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老年大学教学示范艺术概述(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准备一块挥毫用的直幅黑板和垫子;

(2)毛笔、印章、墨汁,清水半杯,4尺宣纸1张割成对开作“条幅”用。

资料来源: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教学观摩课资料汇编[C]。广州:广东省老干部大学,2015:19-23。

(二)老年大学教学示范艺术的主要类型

1。全方位、多角度的示范

正确的示范可以造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引起老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体验到示范教师在演示技巧、技能的美感的同时,获得一种亲自尝试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老年大学生对示范教师的模仿和实际操作,也能使他们获得一种满足感。因此,教师的示范必须过硬,应该是相应技巧、技能方面的典范。示范过程一般要求做到准确、熟练、轻快、优美、大方,使老年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一开始,就能受到教师示范的感染,在观摩示范的同时受到充分的精神鼓舞和美的熏陶。

全方位、多角度的示范可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紧张畏难的心理障碍。在老年大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老年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在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巧妙地安排示范环节,把握好示范的难易度,尽可能消除老年大学生因为自尊心、原有学习基础等方面带来的不必要的思想负担。示范前,教师还应该注意分析每个环节的具体结构、步骤、要求,要考虑老年大学生观摩示范的角度,尽可能全面展现技巧、技能掌握的关键节点。

2。教师示范与学生示范

教师示范在示范艺术中是一种主要的形式,主要用于初学时的示范和引领,为老年大学生学习某项技巧、技能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同时,通过教师示范提高老年大学生对正确技巧、技能的领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示范是教师示范的补充,是老年大学生之间互相切磋、开展朋辈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选择那些基础较好、已达到一定水平的老年大学生给其他同学反复进行示范,不断加强老年大学生对技巧、技能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不同层次或存在不同错误的老年大学生进行示范,结合教师讲解,以引起他们对普遍存在或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注意。

3。整体示范与分段示范

示范艺术要求教师示范时根据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整体示范和分段示范。对于技巧、技能要领的学习,整体示范、分段示范的交替进行,示范效果是比较好的。整体示范一般是在学习某一技巧、技能的开始,其目的是为了让老年大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给他们提供正确的学习标准,或在技巧、技能学习结束之后,使他们清楚知道技巧、技能的诀窍、注意事项。分段示范则一般是在老年大学生已掌握技巧、技能的某一部分、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复习、巩固时采用,以帮助学生解决前后部分、环节的局部细节问题,或前后部分、环节彼此之间的连接问题。

4。正常速度示范与慢动作示范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和连贯的技巧、技能,在示范时候,不仅要以正常速度进行示范,为了让老年大学生看清楚需要掌握的重点和要领,还要进行慢动作示范。正常速度示范是指按照教学目标中要求老年大学生达到的水平而完成的示范,主要用于简单易学的技巧、技能,也常在老年大学生基本掌握技巧、技能的基础上为提高完成的效率和水平时采用。它能完整表现技巧、技能的全貌,使老年大学生对其有直观的感受。慢动作示范是指放慢速度完成技巧、技能的示范,主要用于难度较高、相对比较复杂的技巧、技能,常在分析局部环节、纠正错误、引导老年大学生了解具体的要素或结构时选用。它能清晰地显示局部的结构,以及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5。正确示范与错误示范

示范艺术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坚持示范过程的正误对比,强调示范正确的主要特征,突出示范错误的主要问题所在,以便给老年大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在示范艺术中,要充分利用正确和错误的对比示范。正、误对比示范是用正确及错误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示范,主要是要使老年大学生明白技巧、技能运用的对与错,对错分别在哪些方面,一般是针对老年大学生在运用技巧、技能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而使用。目的在于纠正错误,解决老年大学生对技巧、技能要领的理解不清或偏差。在复习时,也可使用先错误、后正确的对比示范来完善技巧、技能细节,预防错误的出现。采用正、误对比示范要有合理的时机与方法,要讲清正误关键,避免给老年大学生正确运用技巧、技能造成干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6。动作示范与讲解示范

在老年大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语言时如能充分考虑到语言在示范艺术中的启发、提示、反馈和指导作用,示范艺术的效果会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还会在不经意中使师生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使教师的示范能更好地得到老年大学生的认同。再者,在老年大学生学习技巧、技能的过程中,语言的作用有时比示范本身更为重要。教师必须先从自己的语言运用上狠下工夫,使自己的语言尽量的简明、形象,让老年大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教师所教授的技巧、技能。

三、老年大学教学示范艺术的作用

(一)老年大学生视角下的示范艺术作用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掌握技巧、技能的初始阶段是必须要有真实的感知的,因此在通常情况下,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容易让学生习得。老年大学教学活动多涉及技巧、技能领域的学习,教师是无法在课堂上仅仅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只有运用直观的教学示范艺术,才有可能将学习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老年大学生才能更容易形成对技巧、技能的整体认识。

2。便于学生的理解

在老年大学生学习技巧、技能的整个过程中,理解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对学习的技能、技巧有自己独立的理解,才能更为娴熟地运用所学习到的技巧、技能。示范艺术对老年大学生理解技巧、技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够将整个连续的步骤化整为零,让老年大学生从每一个细节开始,一点点地进行消化吸收,使原本复杂且不易模仿的技巧、技能变得适合他们的学习水平且易于学习。示范艺术在技巧、技能的传授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其中教师的亲自演示提供了具体清晰的模仿对象,另外,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每一个细节详加讲解,将听和说的学习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

技巧、技能的学习需要反复练习,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使身体形成一种动力的定型。这些练习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艺术。在老年大学教学的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对技巧、技能的展示作为标准,向老年大学生传达正确的观念,以免他们产生难以更改的错误习惯,为他们学习技巧、技能塑造正确的动作记忆。

(二)外显或内隐技能视角下的示范艺术作用

1。外显行为的示范艺术作用

示范艺术在老年大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外显行为的操作性技巧、技能中,如乐器演奏、舞蹈、计算机操作等,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年大学生通过观察标准行为的示范,在头脑中形成所要学习的动作的清晰表象,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的方法,并使之内化,经过思维的加工,建立起正确的运用概念。这样有利于促进新行为的学习,或消除已学会的错误运用。这种教学艺术不仅能够直观地让老年大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造成一种积极尝试的心理气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学习的自觉性,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2。内隐智力技能的示范艺术作用

在包含复杂的内在智力技能的学习中,示范艺术同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艺术。如在书法教学中,书法教师就很重视示范内在的书写技能。可惜,不少教师在进行内在的智力技能教学时往往忽略了示范艺术的使用,较多地采用让老年大学生反复练习、不断试错的学习方法,从而影响到内在技巧、技能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舞蹈教学示范艺术的必要性

舞蹈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之后,现代舞往往拥有高难度的动作技巧,并且将创作的原始感情渗透进动作中去,舞蹈教学示范艺术将舞蹈的技术动作进行拆解示范,舞蹈中感情的流露,是必须经过示范艺术才能教授给学生的。因此在舞蹈的教学中,示范艺术具有难以替代的必要性。

传递舞蹈的情感。在舞蹈艺术中,不同的舞蹈动作蕴含了编舞者赋予的相应的情感,每一个动作细节可能都有着整个作品情感的流露在其中。对于这些情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示范艺术。示范艺术将每一个动作分解、放慢,再加上示范过程中老师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于艺术作品情感的理解,对于学生理解舞蹈蕴含的感情有着实质性的影响。

渲染了舞蹈的气氛。艺术总是讲究一种氛围的,舞蹈更是如此,舞蹈常常伴随着音乐,舞蹈给观者一种享受的艺术氛围,舞蹈蕴含的感情也在恰当的氛围中得到升华。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艺术,在课堂上营造出了舞蹈应有的艺术氛围,用艺术魅力感染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认可度,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示范艺术渲染出的课堂氛围保留了舞蹈艺术的完整性,让学生在学习分解动作的过程中仍不忘自己最终应该达成的学习效果。

舞蹈形象的塑造。示范是舞蹈教学的传统方式,从舞蹈产生以来,示范一直是舞蹈传播的主要手段,示范艺术与舞蹈艺术本就是一体的,作为肢体的艺术形式,舞蹈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关联性,但同时也具有各自的核心。舞蹈的教学就是将不同舞蹈的不同核心展示给学生。而这个核心是舞蹈的根本,示范艺术经过教师的形象展示,将舞蹈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从核心上教授给学生。

资料来源:罗玲。舞蹈训练中示范教学的应用分析[J]。新西部,2015(14):167-168。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21。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