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有效的课堂管理(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节有效的课堂管理

自从17世纪夸美纽斯创造出“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来,课堂管理就客观地存在于教学组织过程中。课堂是学习活动发生的主要场所,教师则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成功的课堂管理是推进教学活动开展的最有力因素之一。

一、课堂管理的原则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是影响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课堂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课堂管理通过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因为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外在控制向内在控制转化,为学生形成自律心理机制和促进“他人标准”与“自我标准”的统一创造条件,因而可以减少产生矛盾与冲突的可能性,并消解许多潜在的矛盾与冲突。

第二,课堂管理通过促进交流与互动,促进课堂活动的有效展开。课堂中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构成课堂情境中的互动。有效的课堂管理促进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对话和信息交流。而这种对话与交流使课堂活动得以更充分地展开,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以及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自由的信息交流,才能使课堂活动不流于形式或表面化。

第三,课堂管理通过激发课堂活力和促进课堂生长,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条件。课堂活动对于学生具有个体生命价值,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开掘,才能有真正的课堂生活,课堂上人的生长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管理就是要调动各种可能的因素,开掘课堂的活力,发挥其生长功能。通过人的生长功能的开掘促使课堂的资源不断再生。这样,课堂便得以生长,课堂的生长又进一步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奠定基石。

(二)课堂管理的原则

基于课堂管理提出的争取更多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以及帮助学生自我管理的目标,现代课堂管理一般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目标原则

课堂管理应当有正确而明晰的目标,它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最终指向教学目标。为了有效地贯彻目标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应当运用恰当的方式,使全体同学明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都能明确共同努力和前进的方向。目标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响和制约师生的课堂活动,能起积极的导向作用。并且,目标使学生成为积极的管理参与者,对于发挥学生自觉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课堂管理者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的成败得失,也应当以教学目标的实现作为衡量依据。有的教师忽视教学目标对课堂管理的制约作用,片面追求课堂管理的表面现象,如过分强调安静的气氛、一律的坐姿、划一的行动等,而当这些管理要求脱离了教学目标之后,却可能成为窒息学生学习积极性、抑制思维的不良影响因素。实际上教师在课堂管理中主动激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各种内外“冲突”,如分歧、争论等,或适度允许一些“出格”行为表现的存在,不仅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成功进行,而且会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只有在目标原则的指导下,才能避免课堂管理的形式主义,创造出真正优化的课堂管理。

2。激励原则

就是在课堂管理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热情。贯彻激励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创造有利学生思维、有利教学顺利进行的民主气氛,而不应把学生课堂上的紧张与畏惧看作管理能力强的表现。

激励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质询和讨论,让学生思维流程的浪花不断跳跃激**。那种把课堂管理看成是教师一统天下,不让学生的思维越雷池半步的做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当然,贯彻激励原则并不排除严格要求和必要的批评。有说服力的批评其实也是对学生的激励。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强化课堂管理,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课堂学习。

3。反馈原则

运用信息反馈原理,对课堂管理进行主动而自觉的调节和修正,是反馈原则的基本思想。

课堂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只有建立在班级学生思想、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这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备课过程中,认真调查教育对象的具体状况,分析研究必要的管理对策。我们发现在一般的备课过程中,对课堂管理的设计是普遍忽视的,致使作为必须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管理缺乏明确的意识导向,从而在管理环节上出现问题时措手不及,继而影响教学进程或削弱教学效果。

课堂管理的反馈原则,还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运用即时信息来调整管理活动。由于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空内,面对着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这是一个多因素彼此影响和制约的复杂动态过程,总可能出现各种偶**况。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分析把握教学目标与课堂管理现状之间存在的偏差,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因势利导,确定课堂管理的各种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同学,善于在变化的教学过程中寻求优化的管理对策,而不应拘泥于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案。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教师、班级、学生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课堂管理的过程与结果。

(一)学校的因素

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对课堂管理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教师领导风格的影响来实现的。学校领导采取较自由民主的管理方式,还是采取较专制的、监督的管理方式,影响着教师教学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风格。

(二)教师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参与式领导注意创造自由风气,鼓励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监督式领导待人冷淡,只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教师如果选择参与式领导,那么课堂管理的效率就会好一些;如果选择监督式领导,就会形成一种假象:表面上课堂被管理得井然有序,实际上被管理者并非自愿接受管理。

2。教师的语言、声调、动作、表情

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直接作用。教师要锤炼教学语言,说话要清晰准确、有力鲜明、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包括语音的高低、强弱、速度、节奏、停顿等)、动作和表情来组织教学。

3。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情况既关系到课堂秩序,又影响教师的教学威信,教师以后课堂教学管理的效力产生连带影响。教师若缺乏机智,就会在千变万化的课堂中束手无策,甚至会由于自己的简单化处理而事与愿违。

4。教师的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影响所产生的众望所归的心理效应。教师威信的形成必须经历一定的过程,开始只在某一方面(某一学科)具有威信,以后逐步发展到各个方面(品德、学识、能力等)享有威信。开始只在一部分或少数学生中威信很高,然后逐渐发展到全体学生或绝大多数学生中享有威信。教师威信的建立有赖于一系列的主客观因素,但最主要还是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学识、能力水平和品行修养,以此树立威信,增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威信和影响力。教师的威信从根本上说来自于教师高尚的教育人格。

(三)班级的状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