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节 课程评价(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五节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概念

课程评价是系统地运用科学方法,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做出改进课程的决策。课程评价的对象包括课程的过程和产物。

二、课程评价的取向

不论教育者对评价对象做出何种决定,他们在评价时必然会反映出某种基本的取向。比较典型的取向有:科学主义的与人文主义的取向;内部评价与结果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取向

持科学主义态度的人相信真正的实验,而实验通常集中在结果或影响上,并且有三个程序: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件是适当的,其中至少一个条件是慎重干预的结果;②以形成等值小组的方式分派给个人或机构的条件;③根据同样的结果测量评估所有参与者。所有收集的材料都是定量的,因为可以进行科学地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有关课程计划的决定。

人文主义则认为实验是不可接受的,对他们来说,自然主义的安全研究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一个人文主义者会研究一个已经处于适当位置的方案,而不是研究评价者强加的方案。如果个人被指派一种处理方法,那是因为所研究的政策要求指派,反映派不是出于研究的缘故做出的。方案是通过编制和当事人的眼睛来审视的。自然主义者会对不同的方案提出不同的问题。收益要描述,而不是归为质量;观察是机会主义的,而不是预先组织好的。

(二)内在评价与结果评价

内在评价准则通常都直接指向课程计划本身,有时则可能只关注评价课程实施后的结果。即只是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这项课程计划好在哪里?课程生成评价者也可以就课程计划所包括的特定内容、课程内容的正确性、课程内容排列的方式、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以及所包括的教学材料的类型,来评价课程计划本身的价值。人们也可以假设:如果课程计划设计、组织得很好,并有可靠的基础,就有可能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是有效的。

结果评价关注的不是“这项课程计划好在哪里”的问题,而是“课程达到目标的实际情况如何”的问题,即把重点放在考察课程实施的结果上。结果通常都是以操作性方式来界定的,结果评价主要用来考察课程计划对学生所产生的结果,但也可以用来考察对教师的行政人员产生的结果。这种评价取向一般是通过对前测与后测之间、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或其他标准参数之间的差异来做出判断的。许多教育者都倾向于采用结果评价。在一些人看来,结果评价实际上是唯一可信赖的评价,因为它提供了确定课程对学生所产生的结果的可靠信息。

(三)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所从事的评价活动,这种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改进、修订和发展课程。作为过程评价之一,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就是要提供证据以便确定如何修订课程计划。形成性评价可在课程设计阶段和早期试验阶段使用,从而提供具体而又详细的反馈信息,以便让课程编制者随时了解问题所在;在课程实施阶段的使用,可以检查学生是否能有效地掌握某一特定课程内容或还需学习哪些内容。

总结性评价旨在获得所生产课程质量的“总”的情形。它通常是在项目完全编制好后和在学校范围或学区范围实施了以后进行的。总结性评价为课程在试行或实施告一段落后的评价,这种评价具有综合性,以判断课程设计的成就,其结果也可以用于教学评价、鉴定和选拔。它的注意力集中在整个课程或课程内整个学程的效能。总结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使有关的参与者能得出课程或特定课程单元效果如何的结论。之所以用总结性这个名称,不是因为所用的任何特定的方法,而是因为这种评价获得某一特定课程中各种不同成分或单元的“总计”的效果。

三、课程评价的功能

(一)课程方案需求评估

课程评价承担的需求任务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在一项课程计划拟订之前,先了解社会或学生的需要,以作为课程开发的直接依据;二是诸如教师对进修的需要、学生对某一时段和某一学科的需要等,都可通过评价来完成。

(二)课程优劣的诊断与修订

在课程方面,通过课程评价可以在正在形成中的课程计划里找出其优缺点及成因,为修订提供关键性建议,使课程与教学过程实现自我调节和良性循环。通过这些判断,能够尽早发现并迅速、及时地解决问题,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也为矫正教学提供依据,从而保证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在学生学习方面,通过课程评价可诊断出学生学习的缺陷,为矫正教学提供依据。

(三)不同课程方案的比较和选择

对于不同的课程方案,可以通过评价比较其在目标设置、内容组织、教学实施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优劣,从整体上判断其价值,再结合需要评估,对课程做出选择。

(四)课程目标达成评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