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中等生,又叫“一般学生”或“中间生”,是指那些在班级中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学生。这些学生又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思想基础好、想干而又干不好的学生;第二类是甘居中游的学生;第三类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中等生一般有两个心理特征: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在这两个共同特点之下,中等生的每一类学生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

要做好中等生的促进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

(1)密切关注,深入了解。中等生是学生中的多数,是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互相斗争的焦点。班主任要做有心人,随时留意中等生的变化,并适时加以教育和引导,努力使中间因素向积极的方面转化,实现班级工作的良性循环。

(2)主动接近,区别对待。班主任要主动接近中等生,热情地关心他们,对不同类型的中等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对第一类学生,重点是解决方法;对第二类学生,重点是解决动力问题;对第三类学生,重点是解决非智力因素问题。

(3)挖掘优势,积极鼓励。中等生并不是不要求上进和缺少特长,也不是没有潜力或者无能力,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他们的优势和特长没有被及时发现、培养,甚至有的学生连自己也从未发现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从而甘居中游。因此,班主任对每个学生都应该发现其特长,挖掘其优势,在各种形式的班级、学校活动中给他们表现、发挥的机会。同时,帮助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

3。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生。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运用时应谨慎。后进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是非观念模糊。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4]

(1)关心爱护,消除障碍。后进生同其他学生一样都有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爱抚的心理需要。但由于学习、思想品德及其他方面的表现较差,很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和要求,因而经常受到指责和批评,久而久之,他们便渐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甚至意志消沉、自暴自弃,以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习和各种集体活动。班主任必须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和爱护他们,处处给他们以体谅和温暖,让他们感悟到教师的爱心和期待,愿意接近教师和接受教师的帮助,逐步点燃起希望之火,自觉将教师的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

(2)深入了解,对症下药。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班主任要转化后进生,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深入了解,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所犯的错误的原因,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针对勤奋用功但学习不得法的后进生,可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针对自控能力差者,可加强心理指导和意志力培养;针对感情易激动者,可以进行“冷处理”。后进学生并不是各方面都差,他们也有好的方面和“闪光点”。班主任要转化后进生,还要善于捕捉亮点,促使他们迸发出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决心。

(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后进生的转化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中难免会有反复和冲突。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决不能因出现反复就放弃教育或泼冷水。班主任在转化教育过程中,要利用教育机智,看到后进生在反复中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要善于在反复中抓教育,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决心。当然在转化过程中,必须发挥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作用,展开全面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案例8-4

帽子事件

我是一名化学教师,由于所教科目的特点,凡接手班主任都是毕业这一年。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接手的都是“差”班。这样的班级,学生的情绪低落,班中气氛比较沉闷,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够融洽,班级的凝聚力不强。每当接手这样的班级之后,整顿班级纪律,调动学习积极性就成了当务之急。

记得2003年秋天,当时我接手了一个班级。接手伊始,我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到这个班级主要是班风不好,学生之间不团结。开学不久之后的一天课间,班里发生的一幕让我感到震惊。当时教室里人声鼎沸,声震屋瓦。我静静地站在门口,看见一个红色的遮阳帽在教室的空中飞来飞去,像一个篮球被同学们争抢着,传递着,掉在教室的走廊里又被同学们像一个足球一样踢来踢去。这时上课铃响了,教室里渐渐地安静下来,同学们一下子将目光集中到了站在教室门口的我身上。我走进教室,从地上捡走帽子,问同学们这是谁的帽子。这时王亚楠站起说是她的。我掸了掸上面的灰尘,然后用双手端端正正地放到她的课桌上,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走出教室。

自此以后,王亚楠同学回归了一个女孩子的本色,变得文静了,懂事了,自信心找回来了,也渐渐地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信任,还顺利地考入了高中。

经过这件事我深切体会到,转变班风,提高班级凝聚力,与做好“学困生”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班风好了,“学困生”的转变才有可能;而“学困生”找回了自尊,改变了自我认识,获得了自信,对扶正班级风气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要把转变“学困生”与培养优秀生看得同样重要。

(资料来源:编自张峻。帽子事件[S]。载《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2008:152-153)

(四)协调和统筹教育力量

班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生是在多种因素纵横交错的影响下发展成长的。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必须要争取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的配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1。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

要定期联系任课教师,经常互通情况。班级管理仅靠班主任一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充分调动所有相关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与任课教师多沟通和交流,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和个别同学的学习状况,为班级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力量。

2。协助和指导班级团队活动

首先要协助团队组织制订工作计划,班级工作计划与团队组织计划要步调一致。其次要帮助团队组织落实计划,为他们创造活动的条件。最后要帮助团队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这对于团队的发展乃至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争取和运用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力量

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班主任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力量。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要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举行家长座谈会,接待家长来访,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全面情况;②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将家长的各种教育条件,化为共同搞好班级工作的教育力量;③争取校外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以此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加速知识的更新,还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操行评定是班主任对学生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以来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工作等方面发展变化情况的评价。操行评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操行评定一般采用评语方式,有的还评定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操行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它对于班主任、学生及家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班主任了解学生、教育学生,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思想品德表现、优点与不足,督促学生自我反思,扬长避短;有助于家长了解子女,更好地配合学校协调一致地教育子女。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5]。

(1)全面具体。要坚持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思想认识,又要看其态度和行为;既要看学生原有的基础,又要看其一个学期以来的发展变化情况;既要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看其思想品德、劳动、文体活动以及社会工作等情况。

(2)客观公正。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真实、准确。切实做到恰如其人,恰如其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既不能无中生有,又不能夸大其词,更不要以个人的好恶主导评价。

(3)简明扼要。操行评语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不繁杂冗长、拖泥带水。文字准确清晰,用词贴切恰当,内容全面概括,达到“一不走样,二不凌乱,三不啰嗦”。即综合概括力要强,真正做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切忌空洞、抽象、一般化,严防用词不当,引起家长误解,伤害学生感情。

(六)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牵涉面广,连续性强。为了保证班主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必须做好新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订工作。

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月计划或周计划以及集体的活动计划。学期计划比较完整,一般包括:班级基本情况和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分析;班级管理的目标、任务、内容、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完成管理目标采取的方法、手段;按周次或月次列出每周或每月工作要点和完成方式等。

总结工作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班主任工作总结可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种。全面总结是对班主任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专题总结是对班主任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总结,需注意三点:一是平时注意对班主任工作资料的积累,把学生、教师或家长参加活动的计划、总结以及个人的认识与体会保存下来;二是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既要总结成绩,又要指出失误;三是注意做好阶段小结,为做好期末或年末工作总结打好基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