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学习方式及其变革(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发现学习

Disc

合作学习

&iveLearning

个体学习

IndividualLearning

章节链接

教学一线纪事

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中对探究主体的审视

案例:学习圆柱体体积公式(人教版第十二册)时,我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具,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水装满圆锥体容器,分次倒进圆柱体容器。通过操作,学生发现倒三次正好把圆柱体容器倒满;再拿出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具,按上面所说的过程再次操作,有部分学生发现三次没有把圆柱体容器倒满,也有的发现水溢出了;再拿出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教具,按上面所说的过程再次操作,有部分学生发现三次没有把圆柱体容器倒满,也有的发现水溢出了。于是得出探究结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现象分析:通过上述教学过程,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学生的演示还是探究?自主探究到底是为了学生,还是因为教师的需要?就像案例所示,很多时候所谓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流水线”式的操作,在形式的探究上进行着“漂亮”的接受。众所周知,自主探究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所处的生活层次不同,他们对数学感受也不尽相同,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时,我们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1。设置层次梯度

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需要有动机激励,应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而“会学”并“坚持学”。因此,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首先要注意它的层次性。低年级学生只要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即可。而高年级学生,可以逐步让他们独立或分组加以探究,并总结简单的规律,甚至可以让他们根据问题自己设计探究的情境,提出假设或猜想,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发现对象的共同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选择探究方式

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探究目标的层次性,同样,探究的方式也应具有针对性。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却又无序,数学基础知识又相对较少,在实际操作中应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高年级学生则应以开放性探究为主。

引自:刘伟。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案例分析与反思[J]。新课程,2011(2)。

应用

批判性思考

1。有人说,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里,人们都不得不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各种挑战,这带给人的是生命不能承担之重,会增加人的生存的焦虑感,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2。曾经出现这样两个场景,在医院里,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问生病的孩子,是打针还是上幼儿园,如果打针就不用上幼儿园,如果不打针就得上幼儿园,孩子恐惧地伸出了小手。还有一小学生的家长,对孩子吼道,如果不去上学就挨揍,到底是挨揍还是上学,自己选择。对于儿童的“厌学”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呢?

体验练习

1。在终身教育时代和学习型社会中,学习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看法。

3。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厌学问题的看法。

案例研究

阅读以下案例材料,分析如下问题。

适当搞搞“高效”学习日

魏书生

我自己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某一天抓得紧,一件接一件地做实事,顾不上惆怅,没时间犹豫,来不及拖拉,就这么不停地在做中享受实干的幸福与自豪。今天星期六,早起便抓紧,到下午6:30,已写完了8200字的书稿,7:00看了新闻联播之后,又轻松地完成了1800字。可春节期间,因离交稿时间远,便原谅自己,一天平均还写不完2000字。可见“高效”和“低效”相差甚远!

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效率,20多年来,我经常给自己规定高效日。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也经常在班级规定高效日。

设立高效日,一般先引导学生在前一天定出高效计划,各学科书面练习共完成多少页,复习和预习的任务量也落实到具体页数,执行起来,可操作性强。

高效日这一天,教室内一般规定为无声日,即课间也不说话,需要说话时,到走廊、到操场,这样可以给人一种节奏紧张的感觉。

设立高效日还要为自己创设更多的外部和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如重大考试即将来临,父母施加了压力,老师下达了非完成不可的学习任务,同学们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内部条件:想到要实践自己的诺言、计划,要超越自己的竞争对手,要争取有远大的前途,要考取名牌大学,要成为杰出的人物,要对得起父母,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要为祖国、为社会尽责任,要为创造理想的社会而奋斗……

实践证明,对规定的“高效日”,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几个平时贪玩、爱说闲话的学生也把时间抓得特别紧,连下课时都顾不上说一句话。有的说:“我写出了一身汗。”有的说:“我的几支钢笔都写得没墨水了。”还有的说:“以后咱们天天这样高效率吧!然而,高效日不能搞得太多,多了,违反规律,造成不良后果。”

1。为什么“高效”学习日里,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高?

2。为什么魏书生老师说,“高效日不能搞得太多,多了,违反规律,造成不良后果。”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