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参考文献(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68。[英]Randall,主编。教育哲学指南[M]。彭正梅,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9。[英]以赛亚·伯林。两种自由概念[A]。陈晓林,译。刘军宁,王焱,贺卫方。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70。[英]赫·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胡毅,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1。[英]赫胥黎。科学与教育[M]。单中惠,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2。[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73。[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何兆武,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74。[英]洛克。人类理解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75。[英]齐格蒙特·鲍曼。共同体[M]。欧阳景根,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76。[英]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M]。欧阳景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77。[英]斯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分析与批判[M]。朱红文,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78。[英]休谟。人类理解研究[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79。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0。陈嘉映。说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

81。陈伟。墨子:兼爱人生[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

82。陈向明。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8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84。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85。陈永明。教师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6。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87。陈元晖。陈元晖文集(上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

88。单文经,编著。教学引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89。丁学良。丁学良集[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

90。方敏。谈师生关系的重构[A]。特级教师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91。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92。冯友兰。儒家哲学之精神[A]。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93。傅统先,张文郁。教育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94。高平叔。蔡元培全集(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95。高志敏,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6。葛力。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97。郭元祥。教育逻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98。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99。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中国现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00。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101。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102。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