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学中的自由控制与民主问题(第5页)
[19]《朱子全书·论语六》。
[20]朱作仁,主编。教育辞典·启发诱导[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367。
[21]《论语集解》。
[22]刘震,编著。《学记》释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53。
[23]这里举一个非常普遍的教学案例,如教师问“小红同学表现很好,我们一起给她鼓鼓掌,好不好呀?”学生齐答“好!”
[24]如案例所示,教师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以学定教”,而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设计为中心,“以教定学”牵制学生跟着自己走,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5]《学记》。
[26]《朱子全书·论语六》。
[27]关于米德对人类文化传递现象的划分,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翻译和解释,一种是周晓虹译本,前喻文化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并喻文化是指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后喻文化则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一种是曾胡译本,前象征文化是指长辈向晚辈学习,后象征文化则是指晚辈向长辈学习。因周晓虹译本在国内日常生活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这里暂采用周译本中的用法。
[28][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关于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21。
[29][美]玛格丽特·米德。文化与承诺:一项关于代沟问题的研究[M]周晓虹,周怡,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85~86。
[30][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曾胡,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84。
[31][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曾胡,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89。
[32][美]玛格丽特·米德。代沟[M]曾胡,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81。
[33]周晓虹。文化反哺与器物文明的代际传承。中国社会科学[J]。2011(6):109。
[34]孙云晓。改变学校、家庭教育的28个观念(下)[J]。中小学管理,1998(6):4。
[35]张跃国,张渝江。透视“翻转课堂”[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36]GrahamR。entary:TheKhaheday-nightflipped[J]。BiochemistryandMyEdu,Vol。40,Issue5,2012(9):337~338。
[37]BakerJ。Wesley。Theflip:usingwebaoolstobeetheguidebytheside[A]。In:Chambers,JackA。,Ed。SelectedPapersfromthe11thIionalCollegeTeadLearning[C]。Florida:FloridaunityColl。,Javille,2000:3~9。
[38]Ash,Katie。EducatorsView‘Flipped’ModelWithaMoreCriticalEye[J]。EduWeek,Vol。32,2012(2):6~7。
[39]Nielsen,Lisa。FiveReasonsI’mnotFlippiheFlipped[J]。Teol,Vol32,2012(10):46。
[40]MilmaheFlippedStrategy:WhatIsitandHowitBestbeUsed?[J]。Distang,2012(9):85~87。
[4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
[43]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7。
[44]石中英。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26。
[45][英]以赛亚·伯林。两种自由概念[A]。陈晓林,译。刘军宁,王焱,贺卫方。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207。
[46]赵婧。“教学控制”辨析[J]。教育学报,2009(4):47。
[47]阳泽。探究学习中如何“控制”课堂[J]。人民教育,2003(21):25。
[48]王萍。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民主[J]。现代大学教育,2002(1):55。
[49]张国民,周春爱。浅析民主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3(1):37。
[50]庞大镶。关于课堂教学民主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0(9):32。
[51]李年终。关于课堂教学民主性的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02(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