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教育测量研究法的实施(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等组实验设计的方法是,把学生的测验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其次序为1、2、3、4、5、6…如果分两组,可采用下面的分法。

甲组:1、4、5、8、9、12、13、16、17、20…

乙组:2、3、6、7、10、11、14、15、18、19…

如果分三组,可采用下面的分法。

A组:1、6、7、12、13、18、19、24…

B组:2、5、8、11、14、17、20、23…

C组:3、4、9、10、15、16、21、22…

总之,测验是一种定量化程度很高的测量技术。由于测验编制十分严谨,并且经过标准化和鉴定,因此其结果是准确可靠的。实践证明,测验法较之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更准确、客观。另外,测验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到大量的量化资料,因此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科研方法。但是,测验不是万能的方法,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首先,不同的测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尽相同,所测特质的定义、观点及概念系统也不同,因此同样性质的测验测量的可能是不完全相同的心理特质;其次,测验属于间接测量与取样推论,不可能完全准确;最后,测验过程中的一些无关因素的干扰很难完全排除,会影响到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也就是说,测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要相信测验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但不能完全迷信测验,在利用测验结果做决策时还必须结合其他方面的因素和信息。

【思考与实践】

1。教育测量有哪些基本要素?

2。教育测量有什么特点?

3。测验有哪些分类方式?请举几个例子。

4。为什么说测验的效度比信度更重要?

5。举例说明测验的编制过程。

6。试对某次测验进行质量分析(包括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分析)。

7。编制一份某学科测验的双向细目表和一份测验试题分类表。

[1]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心理测量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

[2]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二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

[3]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第二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4]郑日昌。心理测验与评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4。

[5]郑日昌。心理测验与评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5。

[6]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心理测量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45。

[7]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心理测量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1。

[8]朱德全,宋乃庆。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9~110。

[9]朱德全,宋乃庆。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0。

[10]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6~37。

[11]朱德全,宋乃庆。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3。

[12]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8~39。

[13]王汉澜。教育测量学。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75。

[14]王汉澜。教育测量学。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76。

[15]王汉澜。教育测量学。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77。

[16]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心理测量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5。

[17]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心理测量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5~57。

[18]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4~45。

[19]郑日昌。心理测验与评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50。

[20]侯怀银。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83~190。

[21]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心理测量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4~26。

[22]张其志,陈尚生。中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评价模式的构建。载《中小学管理》,2003(11):36~37。

[23]张其志。测验偏差:评价测验质量的第三个标准。载《韶关学院学报》,2013(7):130~134。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