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叙事研究法的操作策略(第3页)
三、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建议
学校教育是一项实践的事业,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脱离一线教育教学实践。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来看,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立足自身的实践经验,在反思中提升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认识,不断积累实践知识、更新知识结构,最终达到专业成熟的境地。为了更好地通过叙事研究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8]。
第一,要善于积累素材。在叙事研究中,所谓“素材”,也就是承载了一定的教育意义的故事或经验。素材的积累,需要教师多体验、多感悟,需要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增加自己的经验和体验。为了更好地积累素材,中小学教师也需要积极地对教育实践进行变革,用新的行动去尝试完成教育的过程,在不断变革中教师会经历常规教学中所不曾经历的故事,而这些在变革中发生的故事,往往更具有研究的价值。
第二,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发现问题是教育研究的前提,叙事研究也必须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阐述和诠释。因此,素材的积累只是一个基础,要真正开展研究,需要对经验和故事进行“发酵”,体会其中蕴含的教育问题,并结合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提炼,深入理解该故事中蕴含的问题体现了怎样的研究价值。
第三,要善于表达。表达是使故事中的教育意义外显的基本途径。为了剖析故事的教育意义,需要对故事进行“深度描写”,这样才能揭示矛盾发展的过程。这需要研究者不仅要抓住研究的问题,微言大义,阐发教育意义和观点;同时,在写作风格上要用词鲜活、行文活泼、叙述有吸引力。
第四,要善于揭示故事中深藏的教育意义。意义性是叙事研究的本质属性,叙事研究依赖于故事,但故事本身并不是最终的追求,那些真实可感的、鲜活的故事只不过是教育意义披在身上的一件漂亮的外衣,叙事研究的价值不在于为讲故事而进行叙事,而是在于故事背后的意义。这意味着故事必须体现研究者的思考和理解,反映其教育价值观和教学哲学。总之,教育叙事研究是适合中小学教师开展的一种研究方式,而叙事分析的方法可以为我们理解教育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教育叙事是教师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结果,是教学话语的一种张扬。
【思考与实践】
1。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它具有哪些特点?
2。教育叙事研究有什么价值和意义?
3。教育叙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教师应该如何做叙事研究?
5。实践练习:找你的一个老师,或者到周边一个学校,按照叙事研究的程序和策略,开展一次教育叙事研究,并写出叙事研究报告。
[1]JeanC。D,DebbieP。&Murray,O。A:NavigatingSitesforNarrativeInquiry,JournalofTeacherEdu,2007,Vol。58,No。1。
[2]冯晨昱,和学新。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载《学科教育》,2004(6)。
[3]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第二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65~266。
[4]丁钢。教育叙述何以可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0。
[5]邵光华,张振新。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63。
[6]宋时春。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载《全球教育展望》,2011(10)。
[7]侯怀银。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54~255。
[8]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叙事研究。载《中小学管理》,2003(9)。
[9]《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21日第3版。
[10]钟乐江,钟发全。在写自己的故事中成长:教育叙事采撷。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125~127。
[11]侯怀银。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62~263。
[12]傅敏,田慧生。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载《教育研究》,2008(5)。
[13]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44。
[1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28。
[15]傅敏,田慧生。教育叙事研究:本质、特征与方法。载《教育研究》,2008(5)。
[16]吴为民,李忠。教育叙事与案例撰写。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5~208。
[17]廖鹰。教育研究中叙事实验评介。载《教育评论》,2003(3)。
[18]宋时春。教师叙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载《全球教育展望》,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