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教育测量研究法的实施(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测验前的准备

测验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测试顺利进行和测验实施标准化的必要环节。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告测验

事先通知被试,让他们知道测验的时间、地点、内容范围、试题的类型等,使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2。测验环境的准备

在实施测验过程中,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某种误差。为了使测验的结果准确,就必须尽量控制误差。因此,主试必须对测验时的光线、通风、温度及周围是否有噪音等加以考虑。

3。测验材料的准备

测验材料包括测验题目、答卷纸、记分键、指导书、纸、笔、记时表等。主试最好先模拟一遍测验,看测验材料准备是否齐全。

4。主试自身的准备

主试必须熟悉并能流利地用口语说出指导语;熟悉测试的具体程序;做好应付突发事件及被试提问的心理准备。

(二)施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施测标准化测验的基本原则是努力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结果的影响。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协调好主试与被试的关系

在施测过程中,如果主试与被试的关系不协调,就有可能出现两种影响测验的情况:一种是使被试对测验产生“阻抗”,不予合作;一种是被试出现“测验性焦虑”,使其测验分数达不到他应有的水平。只有在一个良好协调的关系中,被试才能最好地发挥他对测验的反应。

2。严格按测验规定的步骤与方法施测

在测验时,必须使用统一的指导语,主试读完指导语后,应再次询问被试有无疑问,但回答时应该严格按照指导语,不做额外的解释,以免对被试产生暗示作用。时限的掌握要准确,主试应事先告诉被试测验的具体时限,对于有分测验的测验,主试应根据有关时限的操作语执行。

3。要注意排除各种干扰测验的无关因素

测验中不应让无关人员在场;要妥善处理测验中的偶发事件,如被试突然发病、有人作弊等,并做好记录。

(三)测验后的注意事项

测验结束后要进行记分和解释,将被试的反应数量化并赋予意义。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测验规定的标准记分

主试应当认真阅读标准化测验手册,熟练掌握记分键,特别是主观题的记分要求,不得随意记分。

2。测验结果的解释应谨慎,避免对被试造成不良后果

一个同样的测验得分,可因被试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和受试时的精神状态不同,而得出差异很大的解释。有一个心理很脆弱的女孩到某心理门诊咨询,做艾森克人格测验(EPQ)时,精神质因子得分较高,主试就对这个女孩说,她有精神病倾向,结果使这个女孩背上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本来精神问题并不严重,经他这么胡乱解释测验结果,病情反而加重了,这与主试对测验结果的解释缺乏科学性、严谨性有密切关系。

3。对测验结果要保密

主试应尊重被试的人格,对测验结果加以保密,未经被试同意,不得告诉他人,除非对个人或社会可能造成危害时,才能告知有关方面。

四、测验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一)测验在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1。甄选、分类、安置

测验的基本功能是测量个体间的差异。在教育工作中,经常要对学生进行甄选、分类、安置。比如,对超常儿童或智力落后儿童的鉴别,选拔参加各种竞赛的学生,对学生按能力编班、分组,以便因材施教,等等。这就需要首先了解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而这仅仅靠教师的经验做出主观直觉判断是不行的,必须通过测验并依据测验才能准确、客观地了解学生,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地甄选、合理地分类、恰当地安置。

2。诊断、预测、评价

在教育工作中,可以使用测验来发现学生适应不良的原因和学习困难所在,弄清是由于存在智力缺陷或缺乏某种特殊能力,还是由于没有掌握好某方面的知识,抑或是由于性格不良和存在心理障碍,从而采取必要的帮助和补救措施。单科测验可以诊断学生所犯错误的类型,找出每个学生的弱点,以决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弥补,这都是测验的诊断功能。测验还有预测功能,如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常用于推测某人在某方面成功的可能性,各种职业测验可以预测某人将来的职业选择、职业稳定性、职业满意度和职业成就。测验还可以用于评价个体的方方面面,例如,测验既可以用于评价个体在智力、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也可以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测验还有助于人们的自我评价,使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二)测验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

1。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步骤之一。许多科研课题都需要数据资料的支持,而搜集数据资料的一个简便易行又比较可靠的方法是测验法。如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内容改革等,需要借助于测验提供量化的数据资料,才能做出科学的结论。

2。建立和检验假说

教育中的许多理论假设是在对测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又往往需要通过测验来比较和检验。例如,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男女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等假设,可以通过测验来比较和检验。如果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发现某种教育理论与实际不符时,也可以通过测验获得的实证资料去推翻它。

3。实验分组

在教育实验研究中,为了有效地控制实验误差,提高实验效果,常常需要进行等组实验设计。所谓等组,是指各组除实验因子(如研究三种教材的质量或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外,所有能影响实验的其他因素,特别是学生的原有水平,必须基本相同或相近。只有等组实验,才能把实验效果的差异归结为是实验因子造成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