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问卷调查法(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语言简单易懂。答案的语言也和问题的语言一样,必须简单易懂,答案的语言应该更加简洁与明确,因为越简洁明确的答案,越有利于被调查者选择。而且一般来说,一个问题往往有2~10个答案,从方便被调查者的阅读、比较和作答角度来讲,答案也是越简洁越好。

你每天晚自修的时间是___

a。1小时b。1~2小时c。2~3小时

d。3小时以上

以上所列的答案中,“1小时”与“1~2小时”、“1~2小时”与“2~3小时”都存在交叉和包含关系。对于晚自修1小时的学生来说,他可以选“1小时”,也可以选“1~2小时”。如果要使以上答案不相互交叉的话,应该改为:

你每天晚自修的时间是___

a。1小时以内(含1小时)b。1小时以上至2小时

c。2小时以上至3小时d。3小时以上

(4)答案无遗漏。答案无遗漏指的是答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情况。对于任何一个被调查者来说,问题的答案中应该有一个是符合他的情况的,如果某个被调查者的情况没有包括在某个问题所列的答案中,那么这一问题的答案就一定是有遗漏的。

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有时很难把所有的答案都罗列出来,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要在所列的若干个答案后面,再加上一项选择——“其他”,这样就使无法在已经罗列的答案中选择的被调查者有了可以选择的选项。

你到中专读书是___

a。自己喜欢b。父母决定c。别人说好

d。考分限制e。其他

但是,如果在一项调查中,选择“其他”选项的被调查者较多的话,就说明答案的设计遗漏了带有较普遍情况的内容,或者答案的分类不恰当。

2。答案的类型

问卷中一般开放式答案为个别,半封闭式答案为少数,封闭式答案为多数。

(1)开放式答案。开放式答案指在问卷中只提出问题,不提供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如向中学生调查“你希望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为什么?”“你认为世界名著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等问题时,由于回答问题不受限制,被调查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回答,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调查往往能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富有启发性的信息。开放式答案制作容易,问题简单、直接,易于做定性分析,但是数据处理较困难。

开放式答案常用于描述性的研究或较为复杂问题的研究,被调查者能按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问题,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他们的态度、观点。这些问题对深入研究、发现新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当研究者无法把握问题答案时,也常采用开放式答案,作为一种试探性的、预测性的研究,为编制封闭式答案打好基础。例如,研究者不清楚现在家长最关心孩子的什么问题,他无法罗列可供选择的所有答案,因此,他先用开放式答案收集家长的各种想法,然后对各种想法分类整理,最后再形成封闭式答案。

(2)半封闭式答案。在问题提出后,提供若干备选答案,让被调查者在其中选择符合他实际情况的答案;如果在备选答案中找不到或找不全符合他实际情况的答案,则在最后一个答案位置“其他____”中填上被调查者自拟的答案。“其他”之前的答案是预先提供的,而“其他”是开放的,故称这类回答为半封闭式答案。

(3)封闭式答案。封闭式答案指在问卷中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供可选择的答案,供被调查者选择。封闭式答案选择往往是强迫性的,即在两个或多个选项中必须选择其中一个答案,例如,调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您希望孩子学历达到____。”选择答案有:A初中、B高中、C大专、D本科、E研究生五个,让家长从中选择一个答案。或者让调查对象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答案。例如,对高中生的调查:“初中毕业时你为什么要选择普通高中而不选择中专、技校或职业高中?”列举的可能答案有:①想考大学;②依从家长的意愿;③其他类学校难考;④所在地区没有其他类学校;⑤其他。答案中提供“其他”一项是用以准备可能还有所列举的几种具体答案以外的其他答案。有时还可要求:“如果是选择其他,请详细写明。”这样可以防止遗漏一些可能的重要信息。

封闭式答案结构明确,回答按标准答案进行,比较省时间,容易取得被调查者的积极配合,资料的整理、录入、汇总、分析都比较易于处理。但是如果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好各种情况,则会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因此,在设计问卷时,往往先以开放式答案对一些对象进行初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可能的答案,然后据此设计出封闭式答案,用以进行正式调查。封闭式答案的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容易造成强迫回答,难以表达被调查者独特的观点,有可能造成胡乱填写答案,另外,问题编制难度较大。

封闭式答案有以下一些类型。

一是选择式。选择式是从列举的多种答案中挑选最适合个人实际情况的答案,有的可要求选择多于一个答案。要求选择多于一个答案须在题后注明。

①单项选择:是让被调查者在多种答案中选出一种最为合适的答案。例如:您的孩子在家里做了不好的事,您通常会怎么办?a。责骂

b。打一顿c。不理睬d。不许出去玩e。关在空屋里f。说理

②多项选择:是让被调查者在多种答案中自由选择几种符合的答案。例如:您某次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符合的项目。a。能力差b。没努力c。身体弱d。数学老师不行e。运气不好f。考试时粗心

三是量表式。将问题答案列出等级,让被调查者在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做出记号,打“√”或者画“О”。量表式问题的量尺,常用3—11之间的奇数系列表示,也有的用偶数系列表示,一般量尺范围不超过16,有实验证明,大于16时,被调查者的判断难以等距,在7±2之间最好。

四是排序式。排序式是按照先后顺序对答案做排列。排序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所有答案排序,另一种是把选出的答案排序。前者称全排序,后者称选择排序。在整理数据时,可将选择的顺序变换成数值,最后的选择为1,第一选择则为最高数值。数值大表示喜欢的程度高。例如,调查幼儿师范学校学生的学科倾向时,可以出这样一道题目:请将下列课程按你喜欢的程度排出顺序,最喜欢的排1,其次为2,以此类推:语文、历史、数学、化学、英语、美术、音乐、舞蹈、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问卷的回答方式与问题的内容和答案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进行回答方式的设计时,一定要将问题的种类、内容、答案的种类、调查对象的回答以及结果处理分析结合起来考虑,这样才能设计出结构科学、内在逻辑性强的高质量问卷。

(五)问题的排列

问题和答案设计完毕以后,就面临问题的排列。问题排列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把问题分类排列,除了按照个人基本资料、态度问题和行为问题分成三大类以外,在每一类中,也要把同类或相近的问题归并到一起,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被调查者的回答,而不至于造成思维的跳跃和阻隔。此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时间上,对于有时间顺序的问题,可按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排列,使之具有连续性。

(2)在内容上,问题的排列一般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把容易回答的、人们感兴趣的、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把不容易回答的或人们生疏的问题放在后面,这样的排列方式让被调查者更容易接受并愿意合作。不过,对于那些性质相同的许多问题,即使不符合这个原则,还是可以放在一起,不过在同一性质的几个问题中,可以考虑时间和内容顺序。

(3)在类别上,由前及后的顺序一般是基本资料问题、实际行为问题、态度问题。还有人在研究中把个人基本资料放到最后,以便使问卷调查较为顺利。一般来说,如果一份问卷要求填写的个人资料相对简单,建议放在前面,反之,可以放到最后。

(5)在问题的具体程度上,一般按照“漏斗顺序”的原则进行排列。“漏斗顺序”指的是由大到小地排列问题,即先提大的、一般性的问题,再提小的、个体的、特殊的问题。由于开始的问题不具有威胁性,回答者没有抵触情绪,而且通过一般性问题的提问,可以探明问题是否需要继续深入下去,使提问更具针对性。这种顺序在问卷设计中已被普遍采用,它有助于科学地设计问卷。

除了以上几点外,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问题。比如,应将检验信度和配对问题分隔开来放置。有时研究者会把一些具有同一性质或内容的问题以不同的方式表达,或加入一些效标题目,以防止调查对象随意填写问卷,影响信度。这些题目就应放在问卷的不同地方,否则就失去了检验的意义。再如,应设法避免反应倾向或定式心理的出现。有些调查对象在填写问卷时,往往不根据具体的问题内容回答,而是采取一种特定的反应倾向,如一律选“A”或“1”,其原因可能是问卷提问的内容或文字表达不当,也可能是问题相似且表达形式相同,引起他们的定式心理导致的结果。因此,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前提下,适当地对某些问题进行随机排列,以避免反应倾向的出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