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问卷调查法(第4页)
(1)结束语要对被调查者的合作再次表示感谢,以及提醒被调查者不要漏填与复核的请求。这一表达方式的目的,在于显示调查者的礼貌,督促被调查者消除无回答问题、差错的答案。如:“问卷到此结束,请您再从头到尾检查一次是否有漏答与错答的问题。最后,衷心地感谢您对我们调查的热情支持!”
(2)提出本次调查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开放式答案的形式放在问卷的结尾。例如,在对“幼师女生重要他人的调查”问卷的结尾处,可安排如下一两个开放式问题:“你崇拜过谁吗?如果有,请按你崇拜的强烈程度,由强到弱写出他们的名字,并说一说你崇拜他们的理由,以及他们对你产生的具体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问题的产生
问卷编制和设计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而问题的设计,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为了使问题的设计比较顺利和有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步骤,以“学生考试焦虑的归因调查研究”为例进行说明。
1。明确课题
对调查研究的课题进行审视和分析,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的内容、范围以及对象。
课题:学生考试焦虑的归因调查
2。提出假设
分析和梳理调查内容,提出与调查研究内容相关的假设。
假设:有的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而引起考试焦虑,有的学生因父母期望过高而引起考试焦虑。
3。界定概念
调查研究者要界定调查内容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这样一方面可以清晰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使调查顺利进行。
概念:学习成绩、父母期望、考试焦虑。
4。筛选变量
寻找相关的变量。
变量: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测验成绩、考试成绩;父母的期望、与父母的关系、对父母的态度。
5。确定指标
为筛选好的变量确定可以衡量其数量特征的单位或概念。
指标:入学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测验成绩、作业情况;与父母的关系、与父母的沟通状况、对父母期望的看法、对父母态度的看法。
6。产生问题
为测定已经确定的指标,编制直接与间接的问题。
问题:你的入学成绩如何?你在最近一次测验中的成绩如何?你在考试时心里很紧张是由于平时学习成绩不理想吗?你的父母对你的学习期望很高吗?你的父母很关注你的考试成绩吗?你的父母对你的考试成绩定了硬指标吗?如果你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你父母会对你怎样……
(三)问题的提出
1。问题的类型
(1)直接问题和间接问题。直接问题是针对所要了解的内容,直接向被调查者提问的一种方式。这种问题具体明确,直截了当,可用于了解被调查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切身的感受。如“你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你对现在的待遇满意吗?”“你认为学生的负担重吗?”间接问题是与所要了解的内容有关,但又不是直接对这个内容提问的问题。有时对一些内容直接提问可能不好回答,或不能准确地认识这个问题,就需要通过了解与这个内容有关的一些事情,来确认这个问题的性质。如要了解学生是否负担过重,不是直接问被调查者负担重不重,而是问一些与之有关的问题。如“你每天用多长时间看电视?”“你常看课外书吗?”“你做作业的时间一般是多长?”“每天睡觉的时间有多少?”间接问题往往更能具体地反映事情的真实情况。
(2)具体问题和抽象问题。具体问题是直接从具体的事情出发,向被调查者问一些事实。如“班里有多少同学经常不交作业?”“上课不爱发言的有哪几个同学?”“上课不遵守纪律的有哪些同学?”抽象问题是征求被调查者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需要回答人说明自己观点的问题。回答抽象问题需要经过认真思考,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你认为学生学习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显然,抽象问题回答起来要比具体问题难得多。
2。提出问题的原则
(1)相关原则。调查问卷中除了少数几个提供背景的题目外,其余题目必须与研究主题直接相关。
(2)简洁原则。调查问卷中每个问题都应力求简洁而不繁杂、具体而不含糊,尽量使用简短的句子,每个题目只涉及一个问题,不能兼问其他。违反这一原则的例子如:“你是否赞成加强高中的学术性课程和教师的竞争上岗制度?”
(3)礼貌原则。调查问卷中尽量避免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如收入来源;避免那些会给答卷人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问题,使人感到不满。
(5)定量准确原则。调查问卷中如果要收集数量信息,则应注意要求调查对象答出准确的数量而不是平均数。例如,“在您的班级中6岁入学的有几人”和“在您的班级里学生平均几岁入学”,前者能够获得班级6岁入学儿童的准确数字,而后者则无法得到这样的信息。
(6)选项穷尽原则。调查问卷中题目提供的选择答案应在逻辑上是排他的,在可能性上又是穷尽的。例如,“您的最高学历是什么”的备选答案有:A中专、B本科、C硕士研究生三个答案,显然没有穷尽学历类型。有的题目应提供中立或中庸的答案,例如:“不知道”“没有明确态度”等,这样可以避免被调查者在不愿意表态或因不了解情况而无法表态的情况下被迫回答。
(7)拒绝术语原则。调查问卷中避免大量使用技术性较强的、模糊的术语及行话,以便使被调查对象都能读懂题目。违反这一原则的例子如“您认为您的孩子社会智力如何?”
(8)适合身份原则。调查问卷中题目的语言风格与用语应该与调查对象的身份相称。因此在题目编拟之前,研究者要考察调查对象群体的情况,如果对象身份多样,则在语言上尽量大众化;如果调查对象是儿童、少年,用语要活泼、简洁、明快;如果调查对象是专家、学者,用语应该科学、准确,并可适当运用专业语言。
(9)非导向性原则。调查问卷中所提出的问题应该避免隐含某种假设或期望的结果,避免题目中体现出某种思维定式的导向。例如:“作为教师,您认为素质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吗?”
(四)答案的设计
1。答案设计的原则
由于大多数问卷往往由封闭式回答构成,而答案又是问卷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答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该调查的成功。所以,问卷设计不仅包括问题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答案的设计。一般而言,问题答案的设计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与问题匹配。一个合适、明确的问题提出,并不意味着调查必然能顺利进行,结果一定是科学可靠。因为封闭式问题的答案是事先准备和设计好的,被调查者的回答就在研究者设计好的选项中选择,所以答案的设计首先要考虑与提出的问题意思吻合和匹配。提出什么问题,就要在问题的可能范围内确定答案,否则就可能造成张冠李戴、答非所问的情况,让被调查者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