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学校组织建设(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个人负责和集体负责的问题。

学校工作是否需要个人负责,这是领导体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没有个人负责就往往形成无人负责的现象。列宁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工作完全负责,只有明确的责任,才能促使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才能保证更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才便于检查工作,改进工作,实行赏罚。”[3]“一长制”可能造成缺乏民主的独断专行,而缺少个人负责的委员会制则会造成互相推委和议而不决的无效率现象及官僚主义作风。

(2)职责和权力的关系。

职、责、权、利相统一,这是管理科学的一条重要原则。责任制的特征是在对管理者明确责任的同时,要授予相应的权力。要使学校各方面工作有效率地运转,就要有一定的决策权、指挥权、人事权等,否则校长无法负责。当然,这种权力也要有一定的限制范围,要受到一定的力量的制约,保证不出现独断专行的局面。应当处理好在重大问题上集体决策和个人负责的关系问题。

(3)党的领导和行政领导的关系问题。

我国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问题。党的领导是通过政策、路线和组织加以保证的。党的组织如果在重大问题上不参与决策,不对工作方向施以监督,不去教育和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去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党的领导就会有名无实;而如果党的组织事无巨细都要参与决策和指挥,就必然会陷入事务主义而放弃政治领导,就会越俎代庖,取代行政领导,这与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符合的。在这一点上,40年来我国的学校管理曾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未能准确地把握,应引以为戒。

(4)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

在学校中,不仅领导者是主人,广大教职工也是主人。只有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管理,才能保证领导决策准确、团结一致地完成学校工作,也才能保证领导班子思想作风的纯洁。

2。学校领导体制的格局

我国目前学校管理体制中实际存在着两种形式:校长负责制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尽管这两种体制存在着差异,但哪种形式更好些,尚无定论,因为在实践中都存在着大量成功的范例,也都反映出一些问题。从实行情况来说,无论实行哪种体制的学校都在按下列标准去处理领导关系问题:

第一,党、政、群各组织到位司职。

保证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作用,充分发挥行政领导的业务指挥职能,党、政、群各司其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以提高工作效能和效率为目标,精简机构,实行责任制。

第三,注入活力,有利于变革。

增强学校运转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使其增加适应社会变化的活力,有利于推动学校各项改革,准确地、系统地完成以教书和育人为核心的各项学校任务。

根据40年来的经验教训和管理的科学规律,现将一个较有成效的、符合我国特点的学校管理体制的格局阐述如下:

(1)党的组织是学校政治领导的核心,是学校行政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者,是各种群众组织的领导者。

在实践中表现为:党组织的负责人参与学校重大工作(如确定办学方向、主要的发展规划以及重要的干部任免)的决策,在复杂问题上协助行政领导组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支持校长和行政部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对干部和群众展开教育工作,了解他们对党的和行政工作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做好统战工作;组织和领导教代会、共青团、工会、学生会的工作,对他们进行政治领导;切实做好党员教育和党组织发展工作,这是党的工作重点;监督校长和学校行政部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与校长一起共同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2)校长是学校行政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在实践中,校长握有与其责任相一致的权力,如对各项工作的决策权、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和奖惩权。校长应尽的职责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执行上级主管机关下达的指令和任务;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领导教学、教育和其他各项工作,确保学校任务完成;抓好教师和干部的选用及培养工作;领导好后勤工作,抓好职工的生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应主动听取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意见,接受他们的监督。

(3)根据条件可成立校务委员会,作为帮助校长决策的咨询机构。

校务委员会人数不宜多,但应选那些有责任感、有一定教育工作经验和有一定群众代表性的教职工和干部参加。这是提高决策科学性,避免失误的重要组织措施。

(4)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以及各种群众组织的作用。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责是:听取校长报告,对学校重大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讨论和审议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规章制度,最后提交校长决定;评议和监督包括校长在内的领导干部,提出奖惩建议;接受党组织的领导,支持校长工作。

这种领导格局,既非党支部负责制,也非“一长制”形式的校长负责制。实际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学校领导体制也并非是校长一人说了算的校长负责制。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好党、政、群的关系,还有待于继续探讨和完善。

思考题:

1。学校组织的“非营利”性质应如何理解?

2。有哪几种基本的组织理论,其内容要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学校组织的性质?根据这种性质你认为对学校组织的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试分析你校组织文化的特征,并提出你的改进设想。

5。我国中小学为什么要实行校长负责制?在这一体制下,校长应如何处理好与哪几方面的关系?

6。你对我国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原因是如何理解的?你认为这种体制下各有关方面的职责权应如何配置?

[1][美]罗宾斯。管理学。黄伟卫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229

[2][美]罗宾斯。管理学。黄卫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61

[3]列宁。列宁全集。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59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