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认知问卷的信效度及相关分析(第1页)
二、元认知问卷的信效度及相关分析
(一)信效度分析
元认知问卷由奥尼尔等于1996年编制,共20个题项,要求被试进行自我评价,从“从不会这样”到“总是这样”分四级计分,即1分~4分。依据被试得分高低,可分别测查被试的元认知状态。在使用过程中,该问卷的bach’salpha系数约为0。91。[1]问卷有四个维度,分别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认知策略和自我意识,每个维度包含五个测题,共20题。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它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监视策略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集中注意、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认知策略是指个体用来监控自己的认知过程的那些技能。加涅(Gagne)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集中注意、组织信息、细化内容、熟悉使用和检索知识的智慧策略。而思考的认知策略是一种导致发现、发明或创造性的理智技能。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在这里主要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思考过程的认识与评价。
1。项目分析
问卷回收后进行项目分析。项目分析以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在每个题项上的差异,再求出问卷个别题项的临界比率值——CR值。T值达到显著水平表示预测问卷题项具有鉴别度,能够鉴别出不同被试的反应程度,同时,将T检验结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的题项删除。从T检验的结果来看,在95%置信区间内,问卷各题项均达到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的鉴别度。
2。效度分析
元认知问卷是国外比较成熟的问卷,国内研究者对该问卷进行了修订。因此,本文只对该问卷部分项目的设问方式进行了修改。经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共同度小于0。49的两个题项。随后,对问卷保留的题项再进行因子分析,并进一步采取主成分提取公共因素、因子旋转方法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Varimax)分析问卷的结构。分析表明,KMO值为0。960,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两个,这两个因子对原有变量的总方差具有将近58%的解释能力。不过此处得出的两个因子与问卷原有的结构差异比较大。问卷原有的结构中每一个维度所包含的题项,几乎平均地分布在这两个因子所涉及的题项中。而且,根据这两个因子包含的题项内容来看,难以对这两个因子命名。因而,在后续的分析中,将所有元认知问卷的所有题相加,从整体上进行处理,用这一结果来表示元认知水平。同时,考虑到原问卷在以往研究中较高的信效度,本文仍依据原问卷的结构来进行统计分析,以作为上文整体性处理的一种补充和参考。
3。信度分析
同样,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认知策略和自我意识各题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各项指标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显著性水平达到1%。同时,进一步对问卷及以上四个维度分别做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科伊福德(Cuieford)提出,bach'salpha值小于0。35为低信度,0。35~0。7为较高信度,大于0。7为高信度。[2]从表5。1可以看出,问卷的bach’salpha值为0。947,各维度也均在0。8左右,具有较高的信度。
表5。1元认知问卷的信度分析
(二)元认知水平及其差异分析[3]
通过对元认知各维度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教师认知策略上的差异最大,其次是监视策略,再者是计划策略,在自我意识方面的认知水平层面的差异最小(见图5。10)。
图5。10元认知水平各维度的差异分析
另外,分别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来对教师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认知策略和自我意识进行差异分析[4]。需要指出的是,在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进行的多重比较中,如果方差齐性时,采用Scheffe法进行多重比较,方差不齐性则用Du'sT2检验各均值之间的差异。[5]以下分别从学校类别、学校级别、学校硬件条件、教师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课时数、职业满意度等方面来分析教师元认知水平之间的差异,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1。不同类别学校的差异分析
对于不同类别学校进行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教师的元认知水平之间以及其包含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自我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认知策略层面的差异则不显著。在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自我意识三个层面均是高中与小学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高中教师在计划策略层面的水平高于初中、完全中学和小学的水平且小学教师的水平最低。需要指出的是,在自我意识层面的差异相对较小。在这里,我们可以大致上看出,教师的元认知水平随着学校类别的上升而提高,教师的一些个人特征在其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2。不同级别学校的差异分析
对于不同级别的学校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教师在元认知水平、计划策略、认知策略和自我意识方面没有多大差异。相比较而言,教师在监视策略上的差异更大一些,然而差异也不显著,因此没有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
3。不同学校硬件条件的差异分析
从不同学校硬件条件来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在认知策略和自我意识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元认知水平及计划策略和监视策略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仅所在学校硬件条件非常好的和条件一般的学校,教师在认知策略和自我意识上的差异明显,且前者高于后者(见表5。2)。
表5。2不同学校硬件条件的事后多重比较
4。不同性别的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