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第1页)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吴文侃。当代国外教学论流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
[2]吴立岗,夏惠贤。教学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3]林生傅。新教学理论与策略[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89。
[4]乔治·雅各布斯,等。共同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林立,马容,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5]盛群力,金伟民。个体优化教育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吴也显。教学论新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7]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8]李咏吟。教学原理:最新教学理论与策略[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6。
[9]詹姆斯·H。麦克米伦。学生学习的社会心理学[M]。何立婴,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10]辞海·教育学心理学分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12]S。拉塞克,G。维迪努。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马胜利,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13]Johnson,D。;Johnson,R。T。合作学习[M]。伍新春,等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4]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15]黄政杰,林佩璇。合作学习[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4。
[16]《人民教育》编辑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初中数学卷)[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17]裴梯娜。现代教学论(第三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8]靳玉乐。合作学习[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19]庞国斌,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0]王坦。现代教育改革引论——中外教育教学改革纵横[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
[21]高艳。现代教学方法导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2]杜郎口中学。课堂探索[M]。2006。
[23]杜郎口中学。心灵放飞——杜郎口中学教改材料[M]。2005。
[24]R。E。斯莱文。合作学习与学业成绩:六种理论观点[J]。王红宇,译。外国教育资料,1993(1)。
[25]盛群力。对美国中小学兴起的“合作热”的拙释[J]。教育评论,1990(3)。
[26]C。H。雷先科瓦,等。合作的教育学——关于实验教育教师会晤的报告[J]。朱佩荣,译。全球教育展望,1987(2)。
[27]杜殿坤。创立中国式合作教育理论的良好开端——评上海市重庆北路小学的合作教育实验[J]。小学教学,1991(9)。
[28]S。沙伦。合作学习论[J]。王坦,高艳,译。山东教育科研,1996(5)。
[29]T。R。嘎斯基。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J]。王坦,译。山东教育科研,1993(5)。
[30]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J]。普教研究,1994(1)。
[31]盛群力。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下)[J]。外国教育资料,1992(3)。
[32]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的互动观及其启示[J]。教育评论,1996(3)。
[33]王维。合作教学与实验在山东开题[J]。中国教育报(教育科学版),1993-12-09。
[34]傅维利,李英华。合作教育及其在当代美国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1996(1)。
[35]R。E。斯莱文。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王坦,译。山东教育科研,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