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第2页)
[36]盛群力。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上)[J]。外国教育资料,1992(2)。
[37]马兰。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若干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1993(3)。
[38]杨穗芳。重视别人[J]。读者,1994(11)。
[39]维果茨基。学龄期的教学与智力的发展[J]。龚浩然,译。教育研究,1983(6)。
[40]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1996(4)。
[41]袁军。说精制[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3(5)。
[42]王红宇。教学组织形式的未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5(1)。
[43]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教育科学版),1995-12-29。
[44]王凯。论合作学习的局限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6)。
[45]高艳,陈丽,尤天贞。关于合作学习的元分析[J]。山东教育科研,2001(10)。
[46]姚国,黄征文。合作学习的新进展——FCL教学方案述评[J]。山东教育科研,1998(6)。
[47]罗伯特·E。斯莱文。关于合作学习[J]。傅志烈,译。心理科学,1982(5)。
[48]罗伯特·E。斯莱文。合作学习的发展观和动机观[J]。张亚文,摘译,周晓林,校。儿童发展,1987(58)。
[49]丁邦平。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与方法[J]。外国教育资料,1988(5)。
[50]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学科教育,2000(6)。
[51]马思援。全国合作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目前成立[J]。中国教育报,1997-06-14。
[52]王乐平,姚淑清。异质合作,同质选学——分层次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2)。
[53]程斌。从四则案例看合作学习[J]。作文教学研究,2004(4)。
[54]赵晓楚,周爱东。数学应用题中的合作学习——浙教版《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合作学习教学案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9)。
[55]姜俊和。苏联合作教育学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1991(3)。
[56]王策三。苏联合作教育学的兴起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江西教育科研,1989(3)。
[57]康念菊。“行道树”课堂实录及评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6)。
[58]黄永和,等。“协同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研究月刊(台湾),2004(1)。
[59]朱英,徐跃峰。“归类识字3”协同教学设计及分析[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1)。
[60]许爱红,刘延梅,刘吉林。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5(11)。
[61]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杭州:杭州大学,1997。
[62]李岩。小学生高年级作文课堂生生互动教学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
[63]高向斌。论发展性教学视野中的合作学习及其模式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02。
[64]肖川局。中学语文合作学习探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65]徐伟。“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初探[EBOL]。mypage。zhygid=73632。
[66]张建发。“纲要信号”教学法的尝试与思考[EBOL]。。pep。。gzljxyjwljfxf200406。
[67]滕细浪。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EBOL]。。dop-48783553。html。
英文文献
&e,P。FourFatalFlaws:AvoidingtheistakesofNoviceUsersofCooperativeLearning。TheHighSchoolJournal,1994(3)。
[2]Ellis,A。K。&Fourts,J。F。ResearEdualInnovations。LarY:Eyeoion,Inc。1997。
[3]Slaviivelearning。ReviewofEdualResearch,1980(1)。
[4]Johnson,D。W。,Johnson,R。T。&Holubec,E。J。Circles:CooperationintheionBook,1993。
[5]Davidson,N。(Ed。)。CooperativeLearningiidbookforTealoPark,CA:Addison-Wesley,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