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编05(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2]薛理银:《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作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的比较教育》,233~237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3]W。W。Bri,“History,dMethods”,inT。e(ed。),TheEncyparativeEdudNationalSystemsofEdu,amonPress,1988。

[14]PhilipAltbadG。P。Kelly(eds。),NeroaparativeEdu,Chicago,TheUyofChicagoPress,1986;VandraMasemann,“WaysofKnowing”,parativeEduReview,1990,34(4)。

[15][日]石附实:《教育比较的三个视点》,钟启泉译,载《外国教育资料》,1993(6)。

[16][美]S。E。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吴元训等译,519~520页,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7]王承绪、朱勃、顾明远:《比较教育》,283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8]有关国际教育组织及其编辑发行的比较教育文献的介绍可参看:M。Debeauvais,“DoparativeEdu:T。e(ed。),TheEncyparativeEdudNationalSystemsofEdu,amonPress,1988,pp。41-48。

[19]E。Epstein,“TowardtheIionalizationofparativeEdu:AReportontheWorldparativeEduSocieties”,parativeEduReview,1981,25(2)。

[20]王承绪、朱勃、顾明远:《比较教育》,17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1]转引自赵中建、顾建民:《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6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2]有关比较教育的基本要素的理论分析,请参看薛理银:《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作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的比较教育》,第二章,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3]W。D。Halls(ed。),parativeEduporaryIssuesandTrends,London,JessigsleyPublishersUNESCO,1990。

[24]杜祖贻等:《美国比较教育的新特征》,载《比较教育研究》,1994(1)。

[25]转引自赵中建、顾建民:《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4~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6]转引自赵中建、顾建民:《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2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7][法]M。朱利安:《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见朱勃、王孟宪:《比较教育——名著与评论》,1~54页,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28]EdmundKing,parativeStudiesaionalDeethuenPublishing,1968。

[29]薛理银:《问题法与比较教育——对布莱恩·霍尔姆斯的一次采访》,载《比较教育研究》,1992(3)。

[30]dersohodologyofparativeEduternationalReviewofEdu,1961,7(1)。

[31]PaulNash,“AHumanistiEurope:RobertUlritributiontoparativeEduparativeEduReview,1977,21(2-3)。

[32]薛理银:《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作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的比较教育》,60~64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3]转引自赵中建、顾建民:《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国外比较教育文选》,2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4]N。Hans,“EnglishPioneersofparativeEdu”,BritishJourionalStudies,1952,1(1)。

[35]A。R。Trethewey,IntroduparativeEdu,amonPress,1976。

[36]即薛理银的《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作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的比较教育》,于1993年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7][法]M。朱利安:《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见朱勃、王孟宪:《比较教育——名著与评论》,270页,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38]G。Z。F。Bereday,parativeMethodiion,NewYork,Holt,RiandWinston,1964。

[39]JürgeheMethodofparisonaernalizatiohodologicalCriteriaandSociologiJürgenSchriewerandBrianHolmes(eds。),TheoriesahodsinparativeEduded。,FraerLang,1990。

[40]顾明远:《世界教育发展的启示》,9页,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

[41][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25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2]《列宁全集》第10卷,33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3]李克东:《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353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33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5]本章内容根据薛理银的《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作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的比较教育》(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一书的第五章改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