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11 2008年5月AERES制定的高校评估标准(第4页)
-明确的教育目标的发行传播
-针对外国留学生的特殊交流(特别是是否有英语网站)
-针对继续教育学生提供的信息
-提供的学业情况信息的内容和模式:网站(教学计划、课程表、考试方式)或可供学生取阅的文件
2。4针对社会经济界进行的交流
-根据课程对经济应用领域及职业的介绍
-根据所学能力建立相关补充文凭
-与雇工人员及企业就文凭所提供的能力进行的交流
3。对学生进行的帮扶措施:从入学到就业
3。1对学生的入校教育
3。2选择方向、换方向及帮扶措施
-提供适宜的信息:学业成功率、换方向的途径、学科就业情况、个性化建议等
-是否设有指导教师或者学业负责人或者导师
-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帮扶措施:留学生、成人教育的学生、残疾生、体育生等
-为硕士阶段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提供的信息
-在本科阶段进行的研究引导,在硕士阶段进行的研究教育及博士生培养质量
3。3为“本科学业成功计划”采取的措施
-提供的教学是否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
-跨学科能力的学习:交流的工具,语言、大学的工作方法、文献检索的方法等
-课程的专业渐进性及跨学科的实用性
-在本科阶段介绍职业实践的方式:职业规划课是必选课还是选修课,是否有职业日、实习课程等
3。4帮助就业
-在学业中设置的实习政策
-学校是否设有学生就业办公室,以及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实习管理,提供就业机会,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技术支持,将文凭和简历上传到网络等
-博士生的学习及就业情况
4。学校是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大学该有的环境
4。1学生工作的数字环境及进入的要求
-引导学生进入工作的数字环境及教学资源
-对所有网络使用者是否有明确的使用说明使其在校园内外都能获取相关信息
-技术支持方面的特点
-通过大学的办公数字化空间进入学生的档案(成绩、办公事务咨询等),获取有用的教学资料(课堂补充资料、E-learning或者其他的各种学习资料),尽量保存所有学生的各类资料档案
-对教职人员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
-是否有向公众开放的初始教育或继续教育及其方式
4。2大学是否加入了一个教育网络
-为建立专题大学做出的努力
-为建设网络虚拟教育和发展E-learning做出的努力
-是否使用了电视教育平台
4。3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献和资料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