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论教育和发展的问题1(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3]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所限定研究的正是这一问题的这个方面,因为儿童的教育及体力发展的相互关系是一个专门的问题,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几乎都没有谈到。

[4]伊·特·奥哥洛德尼柯夫:《论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相互关系问题》,载《苏维埃教育学》,1957(4)。

[5]格·斯·科斯丘克:《论儿童教育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载《苏维埃教育学》,1956(12)。

[6]德·恩·博哥亚夫连斯基、恩·阿·缅钦斯卡娅:《论儿童教育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载《苏维埃教育学》,1957(3)。

[7]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见《哲学笔记》,362页,人民出版社,1956。

[8]克·倍勒:《儿童的精神发展》(德文本),见《新莫斯科》,70~71页,1924。

[9]《毛泽东选集》第1卷,29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10]例如米丘林研究出来的无性杂交的方法是根据了机体内部存在着矛盾、对立斗争—遗传性和变异性的斗争。由于动摇了遗传的基础,机体对抗变异性的能力大大减低。同时变异性因创造需要的条件而加强。(德·姆·特罗申:《机体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见《现代生物学的哲学问题选集》,苏联科学院,1951)。机体的变化是通过外来的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只有通过机体自身内部矛盾的锻炼才能达到所期望的结果。

[11]费·恩·哥诺博林:《儿童教育和发展问题》,载《苏维埃教育学》,1957(10)。

[12]费·恩·哥诺博林:《儿童教育和发展问题》,载《苏维埃教育学》,1957(10)。

[13]费·恩·哥诺博林:《儿童教育和发展问题》,载《苏维埃教育学》,1957(10)。

[14]阿·恩·列昂节夫:《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问题》,载《苏维埃教育学》,1957(6)。

[15]德·勃·厄立科宁:《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见《儿童心理概论》,144页,莫斯科,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出版社,1950。

[16]《列宁全集》第31卷,143页。

[17]阿·阿·斯米尔诺夫:《苏维埃心理学40年》,载《心理学问题》,1957(5)。

[18]耳·斯·烕哥特斯基:《心理研究选集》,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出版社,1956。

[19]耳·符·勃拉哥纳吉日娜:《论儿童教育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载《苏维埃教育学》,1957(8)。

[20]勃·格·阿楠耶夫:《论年龄心理学的体系》,载《心理学问题》,1957(5)。

[21]德·恩·博哥亚夫连斯基、恩·阿·缅钦斯卡娅:《论儿童教育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载《苏维埃教育学》,1957(3)。

[22]耳·符·赞科夫:《教学中相互作用和直观性的研究经验》,莫斯科,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出版社,1954。

[23]耳·符·赞科夫:《教学中相互作用和直观性的研究经验》,60页,莫斯科,俄罗斯联邦科学院出版社,1954。

[24]伊·阿·凯洛夫等:《教育学》,1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25]例如申比廖夫、奥哥洛德尼柯夫所著的《教育学》教科书中对教学这一概念的定义(16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

[26]德·恩·博哥亚夫连斯基、恩·阿·缅钦斯卡娅:《论儿童教育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载《苏维埃教育学》,1957(3)。

[27]德·恩·博哥亚夫连斯基、恩·阿·缅钦斯卡娅:《论儿童教育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载《苏维埃教育学》,1957(3)。

[28]格·德·皮尔奥夫:《论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相互关系问题》,载《苏维埃教育学》,1957(9)。

[29]德·恩·博哥亚夫连斯基、恩·阿·缅钦斯卡娅:《论儿童教育和发展的相互关系》,载《苏维埃教育学》,1957(3)。

[30]耳·符·赞科夫:《论教学中教师语言和直观手段的配合》,载《心理学问题》,1957(16)。

[31]耳·符·赞科夫:《论教育学中巴甫洛夫生理学说的贯彻》,载《苏维埃教育学》,1951(10)。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