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节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主任要实现对本班级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首先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和研究学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学生是班集体的主人,但学生的发展又存在着差异,班主任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先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先决条件。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和研究班集体,包括集体的基本情况,如总人数、性别结构、生源状况、年龄分布等;班级的基本情况,如学习好中差学生的比例、学生思想品德的表现、班级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等;班级的其他方面,如学生生活的社区环境、学生的家庭条件、学生在校外的表现等。二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等;学生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情况,如遵规守纪、文明礼貌、集体观念以及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兴趣特长等;学生的个性情况,如智力特点、情感意志特点、性格和气质类型等。

了解和研究学生,要注意全面性、经常性和发展性。全面性就是要全面地看待学生,既看到学生的优点,也看到学生的不足;既看到校内的表现,也看到校外的表现。经常性就是要把了解和研究学生作为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充分利用一切场合条件,做到常抓不懈。发展性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既看到学生的过去,也要看到学生的今天,还要预见到学生的明天。

学习活动是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途径。由于小学生学习活动极为丰富,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调查法和测量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参照课文中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等相关部分加以领会。下面主要介绍观察法和谈话法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法的正确运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主要是确定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要观察。②要有科学而可行的观察计划,主要是解决怎么做。③要及时做好原始记录,主要是确保材料的客观真实性。④要对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去伪存真,透过现象找到本质。⑤写出结论,对观察做出准确、全面的总结性评价。

观察法的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材料直接源于观察过程,真实性强。但观察法也有缺点,观察对象和条件难以控制,表面现象干扰大,情境性和主观性因素多。因此,在运用观察法时,对观察材料的分析处理一定要慎重。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班主任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学生情况的一种方法。如果说,观察法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外部表现,那么谈话法则是通过学生的心里话,有意识地、主动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活动。

谈话法也是班主任工作中简单易行的一种常用方法。为了保证谈话取得好的效果,使用谈话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内容。②对谈话的过程有周密计划,如先谈什么,后谈什么,选择什么地点、时间,采用什么方式等,做到有条不紊。③谈话态度要亲切、和蔼、诚恳,尽量不使学生感到紧张,更不能造成对立情绪。④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谈话技巧,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说出真心话。⑤和学生谈话时,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⑥谈话后写出谈话记录,记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此外,班主任还应注意利用非正式的谈话形式来了解学生。非正式谈话是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有意识地在活动和交往中与他们多接触。由于非正式状态下没有特定形式、地点、时间的限制,学生易于敞开心扉,有利于班主任从中了解学生。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一)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班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有一个发展过程。一般认为,刚组成的教学班,经过班主任长期系统的组织培养工作,由松散的学生群体转变成为健全的班集体,大致要经过组建、初步形成和形成发展三个阶段。

1。组建班集体阶段

在新组建的班级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陌生,学生心里还没有班级的概念,群体松散,班级吸引力差,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在这一阶段,班级活动都依赖班主任直接组织和指挥。实践表明,班主任在这一阶段如果抓不紧,教育引导不力,组织管理不严,班级很容易出现松弛、涣散现象。因此,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从以下方面进行新班的组建工作:首先,抓紧时间全面了解学生,尽快掌握熟悉班级和学生的整体情况,注意发现、选择和培养积极分子;其次,建立班级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最后,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了解,提高班级的吸引力。

2。班集体的初步形成阶段

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下,班集体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如同学间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友谊加深;班级积极分子已涌现出来,集体有了骨干力量,班级核心初步形成。但是,这时的班集体还十分脆弱,集中表现在班级行为规范尚未成为学生的共同需要,集体舆论还没有形成,班级目标还没有转变为全班同学共同自觉追求和行动的动力。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抓住时机,积极向全班同学推荐班干部人选,及时组建班委会,并通过精心指导和培养,逐步放手让学生干部自己组织开展班队工作,锻炼学生干部组织活动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继续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另外,班主任还要重视班级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行为规范的习惯,为良好班风的形成打下基础。

3。班集体的形成发展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工作基础上,班级群体已成为班集体,其主要标志是,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是非观念增强,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已形成。不过,班集体形成并不等于班主任工作结束,班集体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不断发展,班主任要根据班级情况提出更高层次的奋斗目标,争创优秀班集体。还要针对班内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从整体上提高全班学生的素质。

(二)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及方法

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培养,虽然会因学校、教师、学生等条件不同而方法各异,但是,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仍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要求和方法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1。确立目标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指全班同学共同具有的期望和追求,是班级各项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的总概括。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就是要让班级全体学生明确班集体的发展前景,知道共同的努力方向,并为实现目标统一行动。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是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

班集体目标可分为远期、中期、近期三种。远期目标就是指全班同学经过较长时间的共同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它是中期、近期目标提出和设计的重要依据;中期目标是指阶段性的或者专项性的奋斗目标,是实现远期目标的条件和保证;近期目标是指向于当前的奋斗目标,它是远期、中期目标的具体化。三种目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由于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确立班集体目标有以下基本要求:

(1)体现时代精神。班集体目标既要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体现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又要符合班集体两个基础文明建设的需要以及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2)有明确的指向性。班级目标是全班同学共同奋斗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特别是小学班级目标,要考虑到小学生认知水平低、社会经验少的实际,应让小学生明确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把集体的大目标和个人的小目标统一起来。

(3)注意目标的层次性。一般来说,远期目标要“高而可攀,望而可及”,有鼓动性和号召力;中期目标既要反映阶段性或者专题性的要求,又要发挥承上启下、远近衔接的作用;近期目标则要明确具体,又要与长、中期目标保持一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