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学校德育管理的过程(第2页)
五、检查
(一)检查的意义
德育管理计划制订以后,要促使各部门执行计划,就需要进行督促检查。检查种类多种多样,有平时检查、阶段检查、年终检查等。检查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可以对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也可以对德育工作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项检查。方式可以是口头或书面汇报,也可以是管理者亲自考察实际工作,或发动群众互相检查。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要以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为原则。
检查是实现德育管理计划的重要措施,是德育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有利于德育管理者及时了解全面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工作中的优缺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检查,尤其是发动群众的互相检查,有利于各个部门及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检查有利于修订和完善德育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德育的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都是管理者事先主观设计出来的,它能否反映客观实际,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还需要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可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做必要的调整,使其逐渐完善。
(二)检查的要求
1。检查的目的要端正
检查工作是为了促进工作,进而实现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这一指导思想非常重要,它有利于被检查者与检查者的合作,使检查工作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检查者将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事先通知被检查者,使其有思想准备,而不宜搞突然袭击。
2。检查过程中要注意充分肯定成绩
有的领导人检查工作,只注意找缺点、漏洞,而不注意肯定成绩,这容易使被检查者不服气,或产生抵触情绪。其实,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部门的德育工作都是有成绩的,应该充分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3。检查要以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的要求为依据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主要是检查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实现的情况,而不能任意增加新的内容,或提高标准、降低标准。临时增加新的内容或提高标准,就会降低群众的工作成绩,挫伤群众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标准也会使群众感到原来的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是形式,没有实际意义,真正有用的是领导者的意志。这就容易使管理工作陷于无计划、无目标的混乱状态。所以领导不能抛开原来的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而另搞一套检查标准。如果需要改变原来的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应与群众先商量,再做适当修改,而不能作为临时性检查工作的标准。
六、总结
(一)总结的意义
总结是德育管理过程的终结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任务是要对整个德育管理过程做出评价,找出成绩、经验及管理工作中的缺陷,为制定新的管理目标及实施方案提供依据。它对不断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反复地总结工作,才能积累工作经验,使管理工作逐步完善。整个德育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就是通过设置管理目标、判定实施计划、检查、总结,再设置目标、制订计划、检查、总结……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而实现的。
(二)总结的要求
1。要以管理目标和实施计划的要求为标准来总结工作
总结要有一个评价是非的标准,否则总结就无法进行。这个标准应该是客观的,而不是某些人的主观意志。这个客观标准就是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的具体要求。为使大家掌握统一的标准,在进行总结时,应让教师重温管理目标及实施计划,并依据同一标准衡量各方面的德育工作。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才能达到积累经验、提高水平、推动工作的目的。
2。总结的种类要多种多样
为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地开展总结活动。先要做好个人工作小结,在此基础上,做好部门工作小结,然后再做全校性的总结。这样就使全校性工作总结能真正反映各个部门、各位教师的工作情况,为下一个管理过程设置目标、制订实施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从总结的内容上分,还可分为专题性总结、全面总结等。
3。要充分肯定成绩
总结工作主要是为了肯定成绩,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分析缺点差错,也是为了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因此,在总结工作过程中,首先要摆成绩、找经验,成绩摆得越充分,越能鼓舞士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找出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4。要奖励先进
通过总结工作,发现先进。从工作成绩的优劣中可以看到各位教师的教育思想、工作能力,以及工作勤奋的程度。在这种差距面前,管理者要侧重总结经验,表扬先进,奖励先进。这不仅能激励本人加倍努力工作,也有利于带动中间,推动后进。对工作一般者也应以鼓励为主。对问题较多的教师,应着重分析其工作失误的原因,使其端正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防止一味地批评指责,以免引起抵触情绪,或丧失做好工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