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学校德育管理的过程(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节学校德育管理的过程

德育管理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由若干环节组成的。德育管理要按照一定的程序,抓住主要环节,实行阶段把关,使各方面的德育工作按计划协调地进行,以保证整体工作的效益。中小学德育管理的运作过程,一般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品德情况

中小学德育的对象是学生,是学生的品德。只有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他们品德发展的现有水平、实际状况和特点,才能从学生品德实际出发,确定德育及其管理目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德育实施计划。

二、确定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德育管理目标中的核心内容。学校应在了解学生品德及其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教育及德育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的性质、特点和任务,制定出切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品德实际的德育目标。确定德育目标是制订中小学德育计划的前提。明确的德育目标可使中小学德育及其各项具体管理工作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各方面人员方向明确,行动自觉,避免盲目性,调动其积极性,还可激励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

(一)设置德育管理目标的意义

德育管理是为实现学校德育的总目的、总任务服务的。学校德育的总目的、总任务是分阶段一步步实现的,每一阶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即为该阶段德育的管理目标,通过这一个个具体管理目标的实现,最后完成学校德育的总任务。设置一个良好的管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表现在:①有利于提高德育管理工作的目的性。因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德育管理目标,这就为各项具体的德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②有利于对各方面的德育工作者提出统一的要求。德育管理者要根据来自不同岗位德育工作者的具体情况提出要求。这种要求既要体现出每个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特点,又要体现出各方面德育要求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的标准,就是管理目标。③有利于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正确的、适当的德育目标,能使他们方向明确,行动自觉,工作热情更高。

(二)设置管理目标的要求

在确定德育目标时,首先,要处理好不同类型学校教育目标与教育总目标的关系、中小学德育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的关系。处理这一关系的总原则是,要在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制定适合本校教育性质和类型特点的教育目标;根据学校教育目标,确定中小学德育目标。其次,要实事求是,适当超前。目标的确定要从中小学德育工作和学生品德实际出发,使之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从而具有现实性和超前性,这样既能使人们感到切实可行,又能使人们看到发展前景;既能具体地指导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活动,又能给教师和学生以鼓舞,充分发挥目标的作用。最后,要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以使目标切实可行,提高目标的认同感。

三、制订德育计划

德育计划是以文件形式反映教育者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德育目标所采取的工作步骤、措施和方法的总和。

德育计划是德育管理者、教育者对未来德育及其管理目标的追求在行动上的选择。德育的管理者、教育者要实现预定的目标,光靠一般号召或设想是不行的,必须制订一个周密可行的实施计划,提出若干可行的措施和实行项目,合理安排整个学校的德育活动、师生员工的活动,以作为集体行动的纲领,使德育及其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得以协调和正常运行,保证德育及其管理目标的实现。制订一个合理可行的实施计划,可使德育及其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德育管理者、教育者及被管理者树立信心,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同时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互相配合、步伐协调一致,并能加强德育工作的系统连贯性,保证序列化的德育内容和目标得以实现。

德育计划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学期(或学年)计划。这种计划应在开学前制订出来,其内容一般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期(或学年)的德育任务和重点、德育内容和要求、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时间的具体安排等。

(2)月(或阶段)计划。该计划一般按月(或阶段)制订,其内容主要包括:本月的教育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的名称、详细内容和准备工作、每项活动的负责人和日程安排等。

(3)德育活动计划。本计划应在德育活动开展前制订好。这种计划是德育计划中最深入、具体的一步。它的内容一般包括:活动单位、名称、目的、形式、详细内容、日程安排和负责人,以及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进程等。

从中小学德育的常规教育来说,有些教育活动是年复一年地进行的,具有规律性、系统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以把它们制度化。比如九月新学年开学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进行尊师爱生教育,十一、元旦、五一、六一、七一等重大节假日的相关教育,期中、期末考试期间的学习目的教育,毕业班学生的毕业教育等。

在制订德育计划时,要以教育方针为指导,认真研究具体学校的性质、类型、特点和教育目标,总的教育计划与德育目标,深入研究学生的品德实际情况,从而根据总的教育计划和德育要求结合学生的品德实际,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具有科学性、综合性、连续性、激励性的德育计划;要根据学校各组织、部门、工作和人员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提出具体任务,并将任务落实到人,使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对各项德育工作完成的时间进度、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检查,以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并做必要的补充和修改;计划的制订、检查和修改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学校干部、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意见,取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

四、组织开展德育活动

这是中小学德育及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德育过程中各方面因素和条件的综合体现。要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品德及其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德育质量,必须组织开展好德育活动。

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应按事先制订的德育计划进行,同时又要根据活动进行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要为原定计划所束缚。组织开展好德育活动的基本要求或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明确具体。这是德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德育活动效果好坏、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或尺度。德育活动的目的必须符合教育目的和德育总目标以及学生品德实际,应全面包括品德内容学习、品德能力发展和品德心理保健的目的,同时要从本活动的具体内容出发,切实可行,不可大而不当或公式化。德育活动要按预定目的和中心进行,并使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都明确了解和把握,以使他们彼此密切配合。

(2)德育内容正确且具有时代性和针对性。这是保证德育活动政治方向正确的根本要求,也是使德育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条件。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应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思想特点和品德实际,注意活动的针对性、多样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以使活动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娱乐性、感染性中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性,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因此,要正确选择和科学安排德育内容,切实保证德育活动具有正确的内容,具有正确的方向和灵魂,并使学生在系统连贯的德育活动中受到系统连贯的品德教育。

(3)正确贯彻德育原则,恰当选用德育方法和组织形式。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应以德育原则为指导,注意活动的方向性、针对性、疏导性、集体性、连贯性、一致性等。比如全校性德育活动,就需要全校一致配合,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团、队、学生会的作用,同时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组织开展德育活动,还应根据活动的目的、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选择运用德育方法和组织形式。一般来说,提高品德认识的活动主要选用语言说理的方法,陶冶品德情感的活动主要选用形象感染的方法,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的活动主要选用实践锻炼和活动训练的方法。同时还要辅以其他方法与之配合进行。不仅如此,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自我修养进行指导,以便把品德教育和品德修养结合起来。此外,还要根据活动目的和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4)德育活动过程组织要合理而严密。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应从哪里开始?其一般进行程序或环节、步骤是怎样的?对于这样的问题,本书在“德育过程”一章介绍过,德育的一般进行程序是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和培养行为习惯这样四个互相衔接的培养教育环节或步骤;同时它又具有多种开端,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程序。尽管如此,有这样两点是肯定的:第一,组织开展德育活动,无论是按一般程序进行,还是以哪个为开端进行,完整的德育活动结构应包括“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四个部分,并由它们按需要和实际情况组合成四个彼此衔接、环环紧扣的步骤。第二,应在品德的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促使学生品德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全面和谐发展。总之,要根据德育活动的目的、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和安排德育活动的环节或步骤,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严密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和人员的活动,以及各种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式,以使德育活动紧张热烈而又从容有序地进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