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小学科学 日食和月食教学实录与点评(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师:如果老师提供手电筒、乒乓球、小塑料球,你们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证明猜测吗?它们分别模拟什么?这个模拟实验该怎么做呢?

师:请各小组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填写在导学单上。

(小组合作设计模拟实验3分钟)

师:想试试你们的设计吗?材料在实验桌下的抽屉里,记得在导学单上画图记录。

(生分组实验,师巡视,参与一些组的实验)

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收获。

2组3生展学,2人演示模拟实验,一人描述:塑料球转过来挡住手电筒的光,我们在乒乓球上看到塑料球的影子。

师提示:现在,手电筒、塑料球、乒乓球模拟的是什么?

生:太阳、月亮、地球。

2组生再次描述:我们做实验时让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发现当它转到地球前面,太阳、月球、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能挡住太阳的光,月球会把影子反射到地球上。请其他小组补充。

师:注意;影子是反射的吗?

生:不是,是光被物体挡住了,在物体背光的一面会产生影子。镜子才会反射光。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的光与影的知识,科学的语言一定要准确喔!再请一个小组说说你们的实验找到验证猜测的证据了吗?

5组生:我们猜测的是太阳、月球、地球运动到一条直线上时,就会发生日食现象。我们模拟地球自转、公转,月球绕地球转,当月球运动到这儿,在地球上就看不到太阳了。

师:刚才那组是在太空中观察到月球的影子投射到地球上了,你们这组是在地球上观察看不见太阳了。这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吗?

【点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经历了一次自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暴露相异构想,自行设计模拟实验验证猜想,让抽象的天文现象变得直观形象,初步建立模型,感知日食的成因。同时,画图记录实验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概念。

2。自学互学,深度理解

师:那么到底日食是怎么形成的呢?请同学们自学书上54页上半部分。

(生专心看书,自学找答案)

师:看懂了吗?把你的理解跟组内同学交流,你觉得有必要结合实验来给同学讲解,就再做一次模拟实验吧。

(生分组合作交流,互学加深理解)

师:现在,请把你们的收获和全班分享吧!

2组生:在地球、月球运动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地球、月亮、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月亮就挡住了太阳光,出现日食。请其他组补充。

3组生: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挡住太阳光,在地球上会产生阴影,阴影里的人看不见太阳,就发生日食。

师: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中间,你怎么理解的?

生:我觉得是正中间。

师:你们呢?

生:我做模拟实验时,看到月球离地球近些才能挡住太阳光,我认为不应该是月球在地球和太阳正中间时,才出现日食。

生:书上说的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才会发生日食现象。

生:我看到一本书上说的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5亿公里,上次上课时我查了资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38万公里左右,所以,月球怎么也不会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

师:这个同学说得有理有据,但我们的教材上也说的中间,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就说太阳、月球、地球在一条直线上,不要第一句话。

生:我觉得把“中间”改为“之间”,这样就不会引起误解了。

师:他的改法怎么样?(生认同)看来,书上也有不太准确的地方,今天被同学们发现了,科学就是要追求真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