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学本教学中展学的困境与对策(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晃**”是什么意思?写出了妈妈提水时动作的什么特点?

(2)“沉甸甸”什么意思,可以把“沉甸甸”去掉吗?

第8~12自然段课文如下:

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这时,迎面跑来三个孩子。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三个妈妈被他迷住了。

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后展学:

生1:“晃**”是摇晃的意思,说明妈妈提的水桶很重,妈妈很吃力。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沉甸甸”什么意思,可以把“沉甸甸”去掉吗?

生2:“沉甸甸”是很重的意思,不可以把“沉甸甸”去掉,去掉了就不能说明水桶很重。

生3:我们小组还有补充,因为水很重,妈妈提起来走路不稳,歪歪斜斜,这个孩子看见了,就赶快跑过去帮妈妈提水,说明这个孩子很心疼妈妈。

师:大家觉得呢?

生齐:不能去掉。

这个展学环节紧扣主问题2进行,通过展学达成了两个目标:一是从文识字,学习“晃**、沉甸甸”两个生词,理解“晃**、沉甸甸”的表达效果;二是为突破主问题3这个“学习难点”做铺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被激活的亢奋状态,形成对词语表达的深层理解,产生阅读的兴奋点。

(三)解决主问题3

出示主问题3: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学生围绕主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互学后展学。

生1:前两个孩子虽说能干,但他们不关心、体贴妈妈,所以老爷爷不认为他们是好儿子。

生2:因为只有第三个儿子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的重担,说明他懂事、体贴妈妈,很孝顺,他才是真正的好儿子,所以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

生3:只有真心热爱妈妈、体贴妈妈的人,才是真正的好儿子……

展学以主问题3的解决为内容——突破教学难点,深度理解课文,加强思维训练,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理解第三个儿子懂事、孝顺才是一个真正好儿子的表现,“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突出文章阅读理解的主旨。

自学、互学、展学是一套组合拳,主问题是贯串连通这套组合拳的枢纽与主轴。因为主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又是他们思维的引爆点,对于老师来说既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是思想的教育点。抓住主问题进行展学内容的设计,就能有效解决展示什么的问题。上述《三个儿子》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展学内容的设计要紧紧扣住课堂学习的主问题,立足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训练,根据学习目标达成的需要,对学习的重点、难点以及与之具有高度关联的混点、拓点等进行精心设计,并以此作为展学的对象和内容。把散点式展学改进为焦点式展学,通过聚焦主问题的展学,就能够很好地解决“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矛盾,引导学生的学习逐步逼近知识的“核心地带”,实现“学习的突破”,这是提升展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基本要求。

(三)展学方式选择

学习不仅是个体的活动,也是在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实现的,其本质是一种对话。有效的展学方式强调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出真实性、社会性、情境性和多元性的展学氛围,实现全班学生的经验共享和思维碰撞,达成理想的学习效果。

1。个体展学与合作展学

在学本教学展学方式选择中,老师们常常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课堂展学究竟是个人展学好还是小组展学好?通过对中小学学本教学进行大量实践研究,我的回答是:个人展学和合作展学各有其独特的价值与作用,分别适应于不同学习情境、不同学习内容。从课堂实践的整体效果来看,我认为小组展学优于个体展学,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合作展学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机会愈多对学生的激发和唤醒越充分;二是合作展学能够解决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特别有利于解决自卑、内向、怯懦、后进学生的孤独和胆怯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上台展学,有利于大面积激活课堂。尤其是在学本教学初始阶段要以合作式展学为主。因为刚开始展学的时候,班上浓烈的展学氛围还没有形成,部分孩子会因害怕而不愿个人上台展学,这时就可以采取整个小组三个或四个同学一起展学的方式,由一个同学先讲(一般让后进生先讲),别的孩子补充,形成合作式的展学。这样由几个学生共同来展学,让他们逐渐摆脱个体展学的孤独感,孩子们胆量就会慢慢变得比较大,其实质就是在展学中营造了一种相互支持的安全的氛围。慢慢地再由小组展学发展到小组展学与个体展学相结合,多种展学方式的灵活运用。

2。合作展学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展示中,一个学习小组的所有成员都要上展示台,每个成员需要有相应的展学任务与之对应,这就不可避免地有一个展学任务分解的问题。在一些小组合作展学上,普遍存在展学任务分解不合适的问题:有很多教师在展学过程中为任务分解而分解,把本不该分解的展学任务机械分解,而该分解的任务却没有分解,造成展讲与演示分离、思维零碎等弊端,降低了展学实效。下面,我归纳了展学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

一是“任务分解干扰展学协同”及其改进对策。

合作展学时“任务分解干扰展学协同”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展学中各自都有不同的展学任务,在同一时间内几个成员同时进行不同任务的展示呈现,就会形成同一个时间内的多个观察点、多个思维点,容易让观察者、倾听者顾此失彼,无所适从,形成展学任务之间难以协同而相互干扰,从而削减展学实效。例如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其例题内容如下图:

生1:(语言讲解)从问题条件知道我们年级总人数95人,知道每桌坐8人,就是每份数8人,求至少需要多少张桌子,也就是求份数,用总数除以每份数,95÷8=11张余7人,11+1=12张。你们同意吗?请大家补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