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本教学中展学的困境与对策(第4页)
师:孩子们,你们提过水桶吗?
生齐声:提过。
师:孩子们,提水桶又叫做拎水桶。
教师板书“拎”,这个字就读“lin”,读一下看你会不会读?(生读)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拎水桶”的有趣的故事,大家喜欢吗?
生齐声:喜欢。
师:那好,请孩子们翻到课本69页,我们来学习课文《三个儿子》。
这个环节达到了两个教学目的:一是解决了“教学重点”中6个生字之中的两个生字“拎、桶”的学习;二是巧妙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连教学导入都是围绕教学重点进行的,目的明确,主线凸显,教学聚焦,火力集中,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教学过程
(一)解决主问题1
出示主问题1。你能从第2~6自然段中找到三个妈妈是怎样评论自己的儿子的吗?请用“﹏﹏”标出来!你能用自己的理解来读读三个妈妈的话吗?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先个人阅读勾画,再合作,最后展学)
课件出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儿子的话:
1。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另一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学习生字“既”、“嗓”(过程略)。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三个妈妈说话时的心情,然后全班展学:
生1:一个妈妈(自豪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
一个妈妈(高兴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另一个妈妈(平静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说得很好,还有不同的理解吗?
几个小组的学生都发表了他们的意见,并进行朗读。其大体的理解基本相似:一个妈妈(骄傲地)说……一个妈妈(自豪地)说……另一个妈妈(惭愧地)说……只有一个小组的理解与众不同,很快引起全班同学的争议:
生3:一个妈妈(炫耀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
一个妈妈(生气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另一个妈妈(平静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第二个妈妈是否有“生气”的理由,立刻引起了全班孩子的异议。
生4:我有问题,第二个妈妈怎么会生气呢?
生3说明理由:第二个妈妈听到第一个妈妈炫耀自己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尤其是“谁都比不过他”这一句,这个妈妈认为轻视了自己的儿子,所以听了生气。
师:你是说第二个妈妈觉得第一个妈妈把儿子炫耀得比自己的儿子要强,恰好这个妈妈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妈妈,所以生气。
生3:是。
师:大家以三位妈妈不同的说话心情读出了不同的语气和表情,读得很好。这三句话中有一个特别的表达方式(课件重点显示“一个……一个……另一个”)。大家能像这样说一句话吗?
一个(位)…………
一个(位)…………
另一个(位)…………
学生练习说话。
上述学习过程以解决主问题1为线索展开,明确指向教学重点——认读2个生词“既”、“嗓”,学习运用句式:“一个……一个……另一个……”说话;同时锁定教学难点——理解三个妈妈说话的心情并进行朗读训练。学习过程中的展学内容紧紧围绕主问题1进行,特别是“用自己的理解来读读三个妈妈的话”的展学精彩纷呈,第一、二位妈妈有自豪、骄傲、高兴、炫耀、生气的心情,这些个性化理解的背后反映的是学生对几位妈妈内心世界的精准揣摩和体会。例如第二位妈妈“生气”地说,反映了这位妈妈攀比的心理和自尊要强的性格。学生有了这样的丰富理解,说明学生的思维已经被激活,产生了阅读的智慧。
(二)解决主问题2
出示主问题2:请同学仔细阅读第8~12自然段。请孩子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