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校的室内环境与设施(第3页)
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常采用局部采暖方式,如北方常采用火炉、火墙或地炕等。其中以地炕和火墙形式较好(室内温度较均匀);烧炕在室外,可避免烟和灰尘进入室内但应防止地面和墙面漏烟。火炉采暖时一定要安装烟筒,以便排烟,为使室内气温尽量均匀,应在室内前后各设一炉,炉周围安放隔热铁板或栏杆。注意防止二氧化碳中毒、烫伤、火灾和烟尘飞扬等。
2。通风
教室通风的目的是通过空气流动,排出室内污浊空气,送进室外新鲜空气。卫生学要求教室不仅要供给一定量的新鲜空气,还应保证有适宜于儿童少年身体健康的微小气候。教室内的微小气候包括气温、气湿和气流等,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空气的性状,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健康及学习效果带来影响。教室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必需外环境,数十名学生同时在此完成功课,室内空气很快变为污浊,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闷热空气使学生精神不振、疲倦、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潮湿寒冷的空气可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和关节炎等疾病。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新鲜空气的需求更应得到满足,我国《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17226-1998)规定教室内空气中CO2最高允许浓度为0。15%。
在炎热的天气,室内需要流速较大、温度较低的空气;在寒冷的天气则需流速较小、温度较高的空气。室内微小气候的调节与通风换气方式有密切关系。
通风换气的形式可以分自然和人工两种。一般学校大多采用自然换气形式即利用室内门窗缝隙、通风管道等直接导入室外空气,置换室内污染空气,但一般不能满足换气量,小学教室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宜低于3次,中学教室不宜低于4次,化学实验室需10次。
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很大,必然影响到室内的微小气候,因此教室通风换气方式应因地、因时制宜。为加强自然通风,使教室每小时达到一定换气次数,可采取教室气窗、抽出式通风管道、建立合理的换气制度等方式保障通风。气窗开口面积不得少于教室地面积的150~160,应设在窗的上13处,便于开启;为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到学生身上,宜在采光窗上部设风斗式向内开启30°的小窗,室外气流经风斗小窗流向天棚,再呈弧形下降,对保持室温也比较有利;寒冷或严寒地区设通风道换气时,应设可随时关闭的活门,以免散热过多;换气制度指按不同季节和天气规定的合理开窗的制度,如下课后打开部分或全部窗户进行换气等。
三、教室的设备
(一)课桌椅与讲桌
1。课桌椅
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大多数时间是在课桌椅前度过的,课桌椅不但要坚固、安全、美观、造价低廉、便于教室彻底清扫,还要舒适卫生适合学生身材,符合标准的课桌椅不仅有助于人体脊柱的发展,减缓产生疲劳,血液循环畅通,呼吸自如,下肢神经不受压迫,易于保持良好姿势,且能预防视觉疲劳、保护视力,并且增加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课桌椅的基本尺寸要能适应学生静态和动态的各种姿势变化,满足人体机能的要求。如学生坐下时,由于脊椎骨与骨盆一起转动的影响,腰椎很难保持直立时的自然状态,而是随坐姿不断改变其曲度,肌肉与韧带也时常处于紧张的收缩状态,时间一长便逐渐产生不舒适感。所以一把好的学习用椅必须要有适于学生臀部的坐平面和能支撑学生腰椎的靠平面,还要考虑好座面与靠背所构成的角度,力求使其接触面获得令人满意的舒适感,符合生理弯曲。
国家2003年实施的《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9]在参照了国家《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10]与国际标准[11]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生理发展的新情况对学校课桌椅重新进行了规范。
表10-2我国中小学校课桌椅尺寸表(据GBT3976-2002,单位:cm)
标准椅高应该与就坐学生的小腿高大致相等。学生坐直后胸口心窝处剑突骨的高度为桌面的高度。众所周知,桌椅高度不合适易使学生形成不正确的坐姿,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脊柱弯曲变形,对骨骼、内脏器官等发育都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如果学生的坐姿长期朝左右两侧倾斜,会形成脊柱侧弯,使其向两边凸起;如果学生伏案学习时身体前倾弯度超过正常脊柱上部的生理弯曲,则会形成前弯,也就是俗称的“驼背”;桌椅高度不合适还会造成学生视力下降;还会使学生形成明显的体位不适,桌子高了够不着,矮了弯腰塌背,不舒适的体位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的疲劳,使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出现头晕、困乏等症状,集中不起注意力,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并会破坏学习兴趣。
图10-10课桌椅与身高示意图
考虑到有的学生一年中身高会增长5~10cm,学校应该每学期开学之初,安排一次座次,将就使用时一般就大不就小;一般每2周轮换座位,以免经常向一侧扭身导致脊柱侧弯;读写时应教育学生合理使用课桌椅,保持课桌椅之间4cm以内的负距离;
为了保证下肢能在桌下放置与活动,桌面下的净空高度应高于双腿交叉时的膝高,并使膝部有一定的上下活动余地。课桌桌面的色泽处理的好坏,会给学生的心理、生理感受带来很大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一般情况下,课桌的桌面不宜采用过于明亮和艳丽的颜色,因为它容易产生炫光,导致瞳孔收缩,用眼疲劳度增加,注意时间缩短,学习效率降低。
教师要经常进行正确坐姿的教育,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坐姿。
2。讲桌
讲台是为了让后面的同学看见老师而垫高的部分,高度可为180~200mm,教师上课时板书和讲课时活动所需的最小宽度约为650mm,故讲台的宽度以650~800mm为宜。讲台长度应宽出黑板200~250mm,但不宜太长,以免影响教室前门的开启。讲台的各棱角应一律抹成圆角,以确保安全。
教师上课时摆放教学用品的桌子叫讲桌,为使教师讲课不遮挡学生的视线及观看板书,可将讲桌布置在教室靠窗一侧;年轻教师为增强课堂驾驭的威慑力,也可将讲桌放在讲台的正中央,但易疏远学生。
(二)黑板与照明
1。黑板
黑板是教室主要固定教具,其设计要求应书写流畅、无炫光、易擦拭、书写时不产生噪声、构造简单。
黑板面应采用耐磨和无光泽的材料,避免产生炫光;为增大书写对比度,黑板颜色应为深色;为保护学生视力,以墨绿及黑色为主。黑板设置的位置主要满足不同身高教师的书写,后排学生观看不受前排学生的遮挡,同时也考虑学生在黑板上演算习题或默写单词等教学环节的需要,黑板的底边距讲台面的高度:小学为800~900mm,中学为1000~1100mm。黑板的宽度应大于1000mm,黑板的长度:小学应3600mm,中学应4000mm;黑板的位置一般应取中或稍向内墙方向移动300~500mm;黑板面应有足够的照度和设置照射黑板的局部照明灯具,便于在室外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后排学生能看清黑板的字迹。
2。照明
近年来,随着少年儿童近视率的不断上升,为教室配备充足光线、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拥有光明已成为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室的光线是越强越好。教室光线昏暗影响少年儿童视力发展、导致学生学习时昏昏欲睡;教室光线太强容易产生炫光,不但影响少年儿童视力发展,也会导致视觉因疲劳而昏昏欲睡。尤其是现在经济条件改善了、纸张制作水平也高了,学生的用书和课本的白度明显增加,都不如过去的纸张吸光,炫光可能性更大。
教室光线根据若干实验研究,最好能使学生视网膜的视锥细胞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因此国家在《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12]中要求教室课桌的光线平均照度最好为200lx,不低于15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由于荧光灯与白炽灯相比具有光效高、节能、寿命长等优点,所以一般教室优先选用荧光灯;由于纵向悬挂比横向悬挂时炫光指数减少一倍多,为减少炫光,灯管排列宜采用其长轴垂直于黑板面的布置;教室黑板应设局部照明灯,其平均垂直照度不应低于150lx,照度均匀度不应低于0。7。普通教室里纵向三列盒式共9盏40w,悬挂高度1。9m能满足照度需要。
[1]季成叶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第152页。
[2]参见国家教委颁布的《小学管理规程》、《中学管理规程》批号:J3020967,颁布时间:1996年3月9日。
[3]张宗尧、李志明主编:《中小学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52页。
[4]参见《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第七章室内环境第三节“换气”:教室换气次数不应低于3次小时。并应采取各种有组织的自然通风措施,使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15%。
[5]《北京晚报》,2001年9月26日。
[6]参见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44~245页。
[7]参见《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第三章第二节“普通教室”。
[8]指课桌面测定点到对面遮挡物(如建筑物等)顶点连线与该测定点到教室窗上缘连线间的夹角。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976-20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C684。43。44:378。16GB7792-1987。
[11]国际标准ISO5970-1979《家具-教学用课桌椅-从使用观点设计的尺寸》。
[12]1987年5月12日卫生部批准,GB77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