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校长(第3页)
(4)校长专业伦理发展。校长专业伦理是校长从事学校领导工作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如平等、关爱、尊重、宽容等。学校领导工作说到底还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活动,这类人际活动就要求校长遵循特定的道德准则,这是校长保证领导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
(5)校长自我专业意识发展。校长自我专业意识是指校长自身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意识,主要表现在积极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积极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以及经常评估自身的专业水平等方面。
2。优秀校长专业发展的过程
与关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过程的认识水平相比较,关于校长专业发展过程的认识还比较薄弱,关于校长专业发展过程的理论还比较少。在这里主要介绍从优秀校长个体成长归纳出的校长成长阶段理论。
通过对中小学优秀校长的多角度考察,优秀校长个体专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中小学校长成长需经过四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阶段:职前准备期(需5~7年)、适应期(需2~4年)、称职期(需3~5年)、成熟期(从职前预备期起需10~15年)。各阶段主要特征如下[6]。
(1)职前预备期:教职工群体的优秀者;局部管理经验的积累;领导和群众认可,并寄予更高的期望。
(2)适应期:校内人际间相互了解,彼此适应;渴求学习理论和他人的办学经验;积累全面管理的经验。
(3)称职期:掌握常规管理,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办学规律。
(4)成熟期: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思想,办学有了自己的见解;科学管理学校。
3。校长专业发展途径
从校长专业发展的实践状况来看,校长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教师专业发展相比,形式还比较单一,主要是培训和自我学习与反思。实际上,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途径都是校长专业发展可以选择的途径。下面还是从三个方面简要梳理校长专业发展的方式。
(1)校长专业实践。实践生活本身是最大的课堂,也是内容最为丰富的课堂。校长要获得个体的专业发展,必须充分重视自身的专业实践。在良好组织的专业实践中,校长可以自己摸索领导、管理和服务的理念与途径,可以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以此提升自身的专业性。
挂职锻炼是充分挖掘校长专业实践教育功能的基本方式。现代很多校长并不满足于对优秀学校的参观和研讨,开始寻求在优秀学校进行挂职锻炼的机会。这种挂职锻炼可以让校长从优秀学校的校长专业实践中获得经验,并获得专业性的提升。
(2)培训活动。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培训是校长实现个体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现在的校长培训很多,不经教育行政部门会主动组织,而且校长本人也会主动参与一些培训。培训的机构多种多样,有专门的教育干训机构,也有大学、科研机构、学会甚至是出版公司、培训公司。培训活动能使校长开阔视野,获得新的理念和知识,也能了解国家、地方教育政策的变化趋势。
(3)自我学习与反思。从当前的实践状况来看,很多校长也能充分重视自我学习和反思对个体专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很多校长能够主动从多种方式进行学习,阅读教育理论著作、反思自身的某项教育实践、向相关专家咨询学校发展问题是经常进行的事情;另一方面,很多校长真正主持或参与相关的校本研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规范研究来获得相应的理念、知识、实践策略,从而真正提升自身的专业性。
思考与探究
1。列举学生基本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你将如何处理宽容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之间可能产生的冲突?
2。如何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有人认为社会对教师的道德水平要求过于苛刻,你如何看待教师的道德要求?
4。访谈一位成功的中小学校长,思考优秀校长应该具备的素质。
拓展阅读
1。李政涛:《表演:解读教育活动的新视角》,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2。刘云杉:《学校生活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5。[瑞典]胡森、[德]波斯尔斯韦特:《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
6。Woods,P。PupilStrategies。,1980。
[1]殷爱荪、周川:《校长与教育家》,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页。
[2]萧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89页。
[3][瑞典]胡森、[德]波斯尔斯韦特:《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第32页。
[4][瑞典]胡森、[德]波斯尔斯韦特:《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第33页。
[5][瑞典]胡森、[德]波斯尔斯韦特:《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第33页。
[6]北京市“十五”期间中小学领导干部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中小学校长成长与成功培训理论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