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校的室内环境与设施(第2页)
教室前墙顶棚之下宜留小壁龛,以便装设广播用喇叭,喇叭下方预留计时设施位置。
黑板上方预留国旗、校徽、校训的位置。在有条件的学校宜设置暖气护罩。
为了在教室内使用电教器械,应考虑在教室内前后墙设电源插座;在前墙临窗处,预埋投影幕及电视机的挂钩,窗上设窗帘杆等。
(五)教室的自然采光与色彩
1。教室的自然采光
人眼对天然光比人工光有更高的灵敏度,这同人类长期进化过程有关。我国地处温带,有充分的天然光可供利用。学校教室的自然采光是建筑、教育、卫生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以教室需有良好的朝向、充足而均匀的光线但又要避免直射阳光的照射,因而除北向窗外,各窗均应备有半透明窗帘。自然采光中,室内光线随室外天气变化而改变,亦被光气候所左右,因而教室还应设置满足照度要求、用眼卫生的照明灯具。
为保证其通风和采光,避免教室间相互干扰,应设计成外廊或单内廊形式,不要采用内廊式。教室用房应有良好的朝向,教室、实验室以南向为宜,生物实验室需要阳光,应为南向或东南向,但生物标本室宜尽量避免阳光,以利保存标本。美术教室宜北向开窗为好,保持光源柔和稳定,避免直射阳光。
为提高学习效果,保护学生视力,改善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条件,我国颁布了《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要求教室的自然采光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黑板上有足够照度;照度分布较均匀;单侧采光的光线应自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设在左侧;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创造愉快、舒适的学习环境。
为改善教室的采光条件,采光窗应适当加大,窗的上缘尽可能高些。窗透光面积与地面积之比(玻地面积比)不应低于1:6。为减少炫光,放黑板的前墙不应设窗;单侧采光时,教室的室深系数(窗上缘距地面高与室进深之比)不应小于1:2,或投射角(也称入射角,指室内工作面一点到窗侧所引水平线与该点到窗上缘间连线的夹角)不小于22°。窗下缘过高时,靠窗墙侧的桌面上光线不足,故窗台不宜超过1m,也不宜低于0。8m。窗间墙不大于窗宽的12,最好设计成带形窗。教室外建筑物、墙壁或高大树木等遮挡物对室内采光影响很大。为使离窗最远的课桌面上也能获得较好光线,要求最小开角[8]不小于5°。对面遮挡物至教室的距离(即建筑物间距)应不小于该建筑物高的2倍(以北京地区为参照标准,此时南向房间冬至日的满窗日照时间可达2~3小时)。为降低遮光率,应保持窗玻璃的清洁状态,如普通玻璃的遮光率为10%左右,而积尘埃的玻璃遮光率可达20%~30%甚至更多。
为了防止窗户的太阳光直射课桌,导致局部光线不均、产生炫光,一般教室阳面都应该配遮光窗帘;为了保证投影幕的清晰度,教室前面的窗户还应该配遮光的厚窗帘。
2。教室的色彩
色彩是最能打动人心和表现人的情感的因素,教室内各表面色彩应使视觉感官上舒适,并有利于增加远窗座位桌面照度。室内采用淡而明快的色彩,主要是为加强室内各表面的综合反射作用,如远窗处桌面照度经多次综合反射作用比天空散射光直接照射到该桌面的照度约提高近3倍。
一般来说,涂在同一平面上的颜色,浅色给人以后退的感觉,所以显得场地和空间比较宽敞,同时浅色调也使物体显得比较轻巧。相反,深色给人以前进的感觉,会使场地空间显得拥挤窄小,而且深色也给人以沉重笨拙之感,此外,冷色调可以给人以镇静、凉爽的感觉,而暖色调则给人以热烈、燥热的感觉。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颜色确实给人的感受不同,其暗示也不同。一般白色、蓝色、绿色为大众喜爱色,他们相对比较祥和,而红色比较活泼、躁动,黄色给人以富贵浮躁感。当然每人都有自己所喜好的颜色和所厌恶的颜色,所以学校在确定基本色调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颜色对人情绪、情感的影响。
教室应采用浅色装修,如天棚和墙壁宜刷成白色,使反射系数达最高值;桌椅颜色宜中性,太暗易与白色纸书形成强烈亮度对比不利于视力保护,太浅会使得注意时间相对缩短;采光窗外如有建筑物遮挡,该遮挡物也宜应刷成浅色;为使放黑板的前墙颜色与黑板颜色相差不太远,前墙面应设置与黑板颜色相协调的浅色,黑板的边框最好为墨绿或深色,以减少亮度比,形成较好的视觉环境;教室墙裙应刷成便于视觉放松的绿色或淡蓝色。注意墙壁的定期清扫和粉刷。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的教室都是以白色作为主打颜色,这种单一的颜色往往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引起眼睛的疲劳,而且也易于使人感到单调和乏味。其实,黄、黄绿、绿和蓝等颜色都是中小学生们所乐意接受的颜色。其中,黄给人以明快、希望的感觉,黄绿给人以青春、新鲜的感觉,绿给人以和平、沉静的感觉,蓝给人以无限和理智的感觉。总之,在美化教室时,应充分利用色彩的物理和美学性能,消除教室环境中各种不适合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的色彩。
二、室内的设施
(一)楼道与楼梯
1。楼道
楼道又称走廊,是指楼内的水平交通道。楼道必须交通路线简捷通畅、方向明确、人流分布合理,宽度符合人流活动和疏散的要求,有足够的采光与通风,不至于教室间相互干扰。一般教学用房走道宽度,内廊净宽不小于2100mm;外廊净宽不小于1800mm;行政办公用房走道净宽度不小于1500mm;外廊栏杆高度不低于1100mm。教室的门向内开启,窗扇的开启也不应影响走廊的活动。兼作课间休息、活动和有宣传窗、储物柜的走廊还应加宽至3000mm。从紧急疏散角度,走廊不宜过长。
图10-8澳门一所学校的宽楼道
图10-9江苏常州可用作合唱排练的楼梯
2。楼梯
楼梯是楼内垂直交通的“大动脉”,学校人员密度大,课间人流集中,因此楼梯的位置、数量、宽度、坡度、形式等都很有讲究,楼梯设计应遵循保障安全、便于行走和紧急疏散时保证规定时间内顺利通过达到室外的原则。
楼梯的位置要求明显突出,路线畅通,且光线充足,能起到引导人流的作用;中小学生活泼好动,不宜采用有楼梯井的三跑楼梯,最好采用普通的折跑楼梯,为避免学生从扶手上滑坠的危险,楼梯井的宽度不应大于20cm;不应采用螺旋式楼梯和弧形楼梯;学校建筑的主楼梯不宜是全开敞的室外楼梯,以免人流密集时发生意外;楼梯间靠墙侧应设扶手,以保证疏散安全;超过五层的教学楼应设封闭楼梯间,以保证火灾发生时楼梯不成为燃烧的垂直通道;梯段间不应设置遮挡视线的隔墙,以免人流在转弯处冲突;为防止上楼劳累,便于疏散,每段楼梯踏步不得多于18级,也不应少于3级;楼梯栏杆不采用易攀登的花格,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100mm;楼梯坡度不应大于30°;楼梯宽度不应超过2200mm(四股人流)否则中间必需加设扶手,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100mm(二股人流);楼梯的踏步高和踏步面宽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合理设计。
(二)饮用水与厕所
1。学校饮用水
学校应有充足的水量供饮用、厨房用及个人卫生和环境清扫用。最基本的要求是水质须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避免经水传播胃肠道疾病,应注意水源卫生。对简易的二次供水用蓄水池应有专人负责清洗和饮水加氯消毒,定期检测水质。水井位置应远离厕所、饲养场或污水坑,至少要距上述场所30m以上;要设井台、井栏、井盖,并备有专用水桶。农村应提倡水加热煮沸的消毒方法,保证学生喝开水。城市教学楼内应分层设饮水处,位置应在学生使用方便处,但不要影响走道宽度。夏天应备冷开水,冬天备热开水。以茶水桶供水时,应保证每4~6个班有一个茶水桶并加盖上锁,确保龙头设备完好无损。每天应处理掉隔夜剩水,定期对水桶清洗消毒。学生应使用个人饮水用具。学校应设烧水间,由专人照管,并对有关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学生饮用水的检测指标有余氯、浊度、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氨氮、耗氧量等,通过定期监测确保生活饮用水符合标准。
2。厕所
为保证建筑物清洁及学生入厕方便,教学楼内最好设水冲式厕所。
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第四章“行政生活服务用房”第二节“生活服务用房”中要求:教学楼应每层设厕所;教职工厕所应与学生厕所分设;学校厕所卫生器具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学生厕所,女生应按20人设一蹲位,男生按40人设一蹲位和1m小便槽;
——中学女生应按25人设一蹲位,男生按50人设一蹲位和1m小便槽;
——厕所内均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教学楼内的厕所,应按90人设一个洗手盆或600mm洗手槽。
学校的室内厕所应设在楼的一端,向外开窗,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并设排气管道;厕所不应对向教室、教师办公室;室外厕所应设在运动场所的边角处,但不能距教室过远;应设在教室、宿舍的下风向处;厕所的建筑设施应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内部设置(如蹲位、隔板、脚踏板等)须安全牢固;厕所应有防蝇设施,粪池不渗漏,地面保持干燥;应经常消毒,特别是在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必须严格执行消毒制度。
(三)室温与通风
1。室温
教室温度标准及确定依据确定教室温度标准的主要依据是:①室温使大多数在室内的学生感到舒适,有利于学习;②室温可使体温调节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③温度标准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有可操作性。研究温度标准时常使用“至适温度”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人们对工作环境的微小气候感到不冷不热的温度。在该温度范围内,人体热调节处于最低活动状态,且令人精神愉快、精力集中,使体力和脑力活动都能顺利进行。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中小学教室温度最好是18℃~20℃,结合我国国情规定为16℃~18℃,室内垂直温差、水平温差均不宜超过2℃;相对湿度为30%~80%;风速宜在0。3ms以下。风雨操场为12℃~15℃,图书阅览室为18℃,人体写生教室温度宜为26℃~28℃。在温暖地区,夏季教室的至适温度为23℃~25℃,建议中小学校教室温度应低于29℃;炎热地区夏季教室的温度应低于31℃,学生在穿夏装情况下室温最好是25℃~27℃,必要时可设置电风扇甚至空调(电费高,管理较困难)。
学校采暖有蒸汽式和热水式等。蒸汽式采暖时散热片表面温度高,易烫伤儿童,或使有机尘埃燃烧造成臭味;停止供气时散热片很快冷却,使温度有较大波动。热水式采暖,经锅炉加热后水温不高于95℃,散热片表面温度不高于70℃;停止供热时,散热片中存有的热水逐渐冷却,使温度波动较小。儿童时期的身体调节功能不够完善,若室温过热、过冷或骤然变化,都易引自起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所以教室内应以热水式采暖为宜,散热片应平滑,便于清扫,并设在外墙下的墙壁凹处,使室内形成好的气流条件;散热片外应设木栏或铁丝网,避免学生烫伤。平铺辐射式采暖也是一种集中的热水式采暖,即将室内散热片改为迂回式导管,平铺在地板内、墙内或天棚内。优点是易调节室内气温,使各处气温分布均匀,节省室内面积,并可防止儿童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