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学校改进(第1页)
第三节学校改进
西方国家兴起的学校改进运动,从一开始便与学校效能研究结合在一起。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大学与中小学校进行合作以改善后者的教学质量,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schooleffeessandsprovement)逐渐成为另一股更大的改革力量,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国际性研究及交流项目。进入90年代后,学校改进的方向发生转变,力图通过整所学校的改革来达到质量的改进。进入21世纪之后,学校改进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并且从欧美国家开始扩散到其他国家,诸如亚洲地区。有关学校改进的研究逐渐增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中国目前的学校改进活动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一、学校改进的定义
学校改进是基于学校效能研究所提出来的,学校效能的研究为学校的改进与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但是也存在很多局限。研究者对此感到不满,希望寻求一种途径将这些对好学校定义的效能特征实现,并且付诸于实际的学校改进中,由此学校改进的定义便产生。学校改进的定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也体现出不同时期学校改进的理念诉求,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改进(improvement)在《汉语大词典》中主要是指改变旧有情况,使其有所进步,侧重于政策的持续演进,学校质量的逐步提高。而改革(reform)则是把旧事物中不合理的情况改变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学校改进和学校改革呈现出不同特点。1985年,也就是学校改进兴起的最初时期,由14个国家在国际学校改进计划(ISIP)中一致同意将学校改进定义为“有系统的和持续的努力,目的是在一间或多间学校里面改变学习条件和其他相关的内在条件,使学校最终能有效地达成教育目标”。[1]
从此,学校改进不仅是一项学校教育改革活动,而且有其共识的学术定义。应用比较广泛的便是韦尔赞(Velzen,1985)等人的定义,学校改进是指一种系统而持续的努力,旨在改变校内的环境及其相关因素,最终令学校能更有效地达成其教育目标。韦尔赞对以前的定义作出了一些调整,使得学校改进的目的更为明确,其范围应该包括学生、教师和学校组织。学校的最终目的是强调学生的进步、成就和发展,这是学校改进的底线。
在其后的10年里,学校改进研究不仅仅集中在改革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整所学校的改革来达成其目的。而学校改进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霍普金斯(Hopkins,1996)认为学校改进是教育变革的一种策略,它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又能增强学校应对变革的能力,最终令学校在变革的年代中具备提供优质教育的能力。[2]这个定义确认了学生在学校改进中做出努力并获得成果的重要性,同时也是第一次认定学校全面性的改革与课堂上的改革有密切关系。
从上面三个定义可以看出,学校改进的概念随着时间的发展有一个演进过程,研究者都在试图寻找学校改进和学校效能之间的关系。从学校改进方面促进学校效能的实现,将学校改进和学校效能统一起来。从那时候开始,学校改进关注于所有能影响学生表现结果的因素,不在乎结果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其定义常与过程和结果有所关联,从而使学校效能和学校改进模式产生密切的关系。
二、学校改进的历史发展
学校改进是教育变革的一种策略,学校改进的提出最初是与课程改革联系在一起的。学校改进发展至今,有着30~40年的历程,国外有些学者对学校改进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划分,纵观这些阶段划分,李诺兹(Reynolds)、特里(Teddlie)等人所做的较为全面细致,他们将学校改进主要分为四个阶段。[3]
第一阶段可以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这个时期主要强调课程资料的选用和课程教材的调适。美、英、德、法等国家先后开展了很多相关的课程改革运动,旨在通过示范课程的传播与应用,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些相关的课程教材是由学者与心理学专家精心编制而成的,大多数都呈现出高质量的状态,但是由于教师没有直接参与到制作教材的过程中,大多数教材都没能对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时期的学校改进项目总体上仍然是失败的,这个阶段记载了一些失败的改革经历,特别是那些由上而下的改革模式更加导致改革的失败。具体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变革模式没有起什么作用,教师需要通过在职培训获得新知识与技能,改革的实施(implementation)不会作为法令的结果而自动产生。自此以后,学校改进被认为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其具体实施是一个非常复杂、漫长的过程,需要制订相关的战略计划,与个人学习以及对成功的承诺相结合。
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学校改进作为教育改革方法中一个独特的领域在学术界出现,总体上说学校改进在这个阶段取得了成功。其间,学校效能的研究首次在英国发表,美国的研究者在关于具有效能学校的特征上达成了一致意见。在这一时期,研究者进行了许多学校改进的大规模研究,对变革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为变革的进程是动态的。但是学校改进的实施大多是松散、游离的,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际性学校改进计划”(IionalSproveme,ISIP)。
第四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包括目前正在进行的学校改进项目,研究者和实践者努力地以一种范式的、系统的、敏感的途径将他们的策略和知识与学校的现实情况相联系,将变革作为客观现象来进行研究转变为切实地参与到学校的发展中。现在学校改进所做的最有价值的工作来自于那些真正投入变革并进行研究的人,一些学校的改进项目取得了成效。但很多国家致力推行的学校改进项目并未能取得成功,特别是这些计划对于学生整体学习成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三、学校改进的内容
学校改进在内容分布上,主要包括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学校管理的改进。每个学校在具体的改进实践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这些维度,在关注点上可能呈现出差异性。有的学校比较关注学校管理的改进,有的学校比较关注教师教学的改进,有的学校可能进行综合的改进。在学校改进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国家层面、学校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改进,每一个不同的层次有自身的目标诉求,实施不同的学校改进策略。这样便形成了横向的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改进,纵向的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的改进,构成一个比较全面的实施架构,上述这些维度基本上可以涵盖学校改进的内容分布。
(一)关于学生学习的改进
学校改进项目在制定改进目标时,通常都会将学生学习的改进放在重要位置,将其看作为改进的首要目标。其他方面的改进措施都是为学生学习的目标服务,如果学生学习在改进实施后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那么学校改进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称作为是失败的。学生学习的改进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三个方面,学校改进项目往往在最后都会对上述维度进行评估,具体看学校改进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分为良好的学习行为和较差的学习行为。学习行为通常在学校环境中得到体现,包括学习态度、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情况、家庭作业完成等。目前,学校改进在学习层面上逐渐从学习成绩的改善转向学习行为的改善,欧盟国家的薄弱学校改进项目都比较强调学习行为的转变,通过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改善,从而达成学校改进最重要的目标。其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强调学校和课堂纪律的改善,对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采用严厉的奖惩措施;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提倡学生到国外留学,在接受别国的教育中吸纳新思想。
2。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具体技能的掌握和素质的养成,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是学生学习的两个维度,孰先孰后存在着纷争。学校在实施改进项目时,就面临着这样的困境,通常在实践中协调这种关系以取得平衡。从美国和欧洲近年来兴起的学校改进项目来看,都比较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尤其是学生的读写和计算能力的培养。其具体措施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数学技能,这些技能是薄弱学校学生所欠缺的;对学生实行多样化分组、分班,采用单独辅导小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和改进,诸如校董事会、野营和远足、寻求赞助商等,帮助学生达成学习能力养成的目标。
3。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所取得的最后结果,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学习成绩是学生学习改进的最后一个维度,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学校改进项目进行评估时,通常都会考虑学生的成绩。从美国和欧洲近年来兴起的学校改进项目来看,通常将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学生成绩的评估和记分,实施分级考试和全国统考,更深层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确定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群体,发展一系列目标干预策略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包括提供“校外”的干预策略;提高成绩标准的意识,监督、测评学生的成绩,促使学生成绩的提高。
(二)关于教师教学的改进
教师教学的改进在学校改进中也是比较重要的维度,直接目的是为学生学习和学校管理的改进提供基础。教师在学校中居于主导地位,如果不能保障教师自身的改进,就很难促进学校整体的改进。教师教学的改进包括教学技能、教学评估和教学理念的改进,教学技能的改进处于中心地位。
1。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的改进是教学改进的重点,关于教师教学的改进措施都紧密围绕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技能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的效果,保障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改进。教学技能代表着教师的能力,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欧洲和美国的学校改进项目在教学技能的改进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强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基础,突出教师的专业化技能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让教师参加教学方法培训课程,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高教学实践,改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在学校联网的基础上共享教育改进经验,传播成功的方法,同时建立与各国教师的联络网,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2。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的改进是对教学技能改进的总结和反思,强调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良好的评估手段,可以有助于促进教学技能的持续改进。教学技能和教学评估的改进是紧密相连的,学校在实施改进项目时,通常会将两者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和发展,缺一不可。为了能更好的促进教学评估的改进,学校改进项目会突出在实践中应用专门的评估技术。欧洲和美国的学校改进项目在教学评估的改进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对教学所用的课程大纲、结构和内容,以及特殊的班级课程进行评定,保障教学内容;关注于课堂教学实践和组织变化,发展一系列课程和教学计划或模式,关注教师的发展;使教学评估成为学校的日常行为,努力形成一种评价文化,学校每年必须进行科学的评估。
3。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改进是对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改善,以指导教师的实际教学,同时也指导教学的评估。教学理念是教学技能、教学评估的思想基础,对其的改进有助于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对实际的教学改进起着指导和促进作用。综观欧洲和美国的学校改进项目,都比较重视在教学改进中突出教学理念的作用。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提高教师的集体反思检查能力,贯彻课程教学理念,促进教师能力的发展;加强教师的团结、协作、参与、尽职、培训,培养教师的合作和发展意识;将各学校连成网络,教师可以共享教育改进经验,提高教师的期望、信心、技能和信念。
(三)关于学校管理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