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学校领导及其体制(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的审议机构既不是决策机构,也不是咨询机构,但是在某些问题上有否决权。由于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等未从校长身上分离,因此导致校长权力集中。我国中小学校长在财权、人事权、硬件建设权方面权力比西方中小学校长的权力大。

3。我国中小学校长权力的监督机构

我国中小学校长权力监督机构是党委、民主管理机构以及教代会。这些都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我国中小学不另设决策机构的用意是:注重发挥党的基层组织保证和监督作用,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发挥校务委员会的审议作用,这正是我国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特色之一。

(四)我国校长负责制的积弊与改造

1。积弊

中国公办中小学校长权力缺乏横向制约机制,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权力垂直关系明显;学校决策权集中在校长个人手里;党支部监督和教代会这两翼的制衡力量远未实现。

2。改造

(1)进行权力分层和分配。权力的重新分配和转移要与责任、义务、利益分配同时进行。市场机制对教育的渗入和影响要求政府完成三项任务:授权、放权和集权。

授权是指政府管理不了的权责移交或授权给中介机构。放权是指政府把教育规划、预算编制、人员雇佣、教学计划等方面的权力放给学校,使学校实现自律性管理。放权意味着权责(主要指决策权、财务权、人事权、指挥权等)在政府和学校之间的重新分配,让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集权是为市场运行过程创造和保持必要的框架和秩序,如国家对教育内容和教育质量的控制是完全必要的。

在学校层面规范校长权力需要分权和收权。分权意味着权责在学校决策主体之间的重新分配。政府给学校的那些权力放给谁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放给校长个人,校长集权方式就会产生。分权就是把政府下放的权力按照分散和参与的原则,把决策权放给独立的决策机构——权责制衡的决策小群体,把指挥权和执行权保留给校长,监督权留给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和社区等公众,这样就会规范校长的权力,赋予民主管理以实质意义。收权是指中小学的一部分权力应该从校长手里上收,如收费权力、校长“一枝笔”权力等。收权不是把财务权上收给政府,而是在学校内部解决,上收给学校的财物监督机构。

(2)校长遴选制度的变革。通过校长遴选标准和选拔程序的改变,厘定校长权力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逐步提高校长的遴选标准;改变单一主体赋权的方式,考虑不同层面的价值主体的利益和态度。

(3)健全校长职位权力监督机制,走“一长制”和权力制衡相结合的道路。实行“一长制”的同时,设“智囊团”、“思想库”、咨询委员会等组织,或设董事会、校务委员会、评议委员会等。把校长的决策权移交给少数人组成的机构,把执行权保留给校长,监督权保留给学校的重要公众。对于目前的审议机构只有否决权的规定可细化:审议机构在哪些事情上有否决权?“有条件的学校”指什么?“少数人”包括谁?这些问题的确定很关键。

三、校长领导与管理使命

(一)校长领导和管理使命

为了实现学校组织的效益,校长利用正式的职位权力和影响力领导、管理学校的人事、教学、财务、信息、形象等各个方面。概括地说,校长的领导和管理使命有六项:

(1)校务发展。制定学校愿景和发展规划。

(2)团队发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组织和激励员工学习、工作,形成团队凝聚力和竞争力。

(3)行政管理。处理行政管理事务,进行相关工作的安排、检查与控制。

(4)教学领导。完成规划课程、监督质量和变革教学的任务。

(5)公共关系。进行学校内部和外部公共关系经营工作,包括公众关系、沟通事务和学校形象等方面的规划与执行。

(6)专业发展。这属于校长自我领导和自我管理内容,包括学科专业和管理专业的自我规划与发展。

校长领导力是在完成上述六项使命的过程中,基于校长与全体员工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影响力。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达:

校长领导力=校长影响力+全校员工影响力-阻力。

(二)校长领导目标与发展趋势

“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山羊,能够打败一只山羊带领的一群狮子。”2004年的“中美国际管理论坛”上,美国E有限责任公司CEO吉恩·伊·布兰顿的首场论坛开场白语惊四座。士气高昂且有忠诚感的教职工队伍的培育和形成,需要“狮子校长”的领导。

1。领导目标

学校领导的目标,就是通过领导团体的激励和指导,培养、形成一支士气高昂且对学校有忠诚感的教职工队伍,打造一所发展性的、有德行的学校。

有德行学校的特征

有德行的学校相信,为发挥其在帮助学生学习方面的全部潜能,学校内部和学校本身必须转变为一种学习共同体。

有德行的学校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竭尽全力去做能看到学生的确在学习的一切事情。

有德行的学校谋求为全体学生提供支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