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想象表达 移情共鸣的策略(第3页)
学生:躺着。
学生:双腿摇晃。
学生:在草地上打滚。
学生:仰面的时候,手在空中挥舞。
……
教师:同学们,你们谁来夸一下二儿子和大儿子呢?
学生:这两个儿子都不像小儿子那么顽皮,他们都很勤劳。
学生:你们多么勤劳,多么懂事。
……
教师:想象一下,两位老人在聊些什么?
学生:看我们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是多么勤劳,小儿子多么顽皮。
学生:大儿子今天去种地了,咱们今天又能吃上一顿好饭了。
……
教师: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样的小溪?
学生:潺潺流动的小溪。
学生:清澈见底的小溪。
学生:我还看见小溪里不时游来几条小鱼。
学生:我还看见小溪里的莲花和莲叶。
……
教师: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村居,你会选择哪个画面,快动手写一写吧。
教师播放了一段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的背景音乐。
学生:我最喜欢这农家小院简陋小草屋前方的湖里一处的莲花堆,这些婀娜的荷叶,有的小得不足一个拳头,有的大得像把伞。有的伞心好似一颗璀璨的珍珠。荷花更是美丽,有的还是花蕾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开放美丽出众,有的花已经凋谢,但依然色彩鲜艳。我爱这幅图,因为它勾起了我儿时的美好回忆。
学生:小儿剥莲蓬。清澈见底的小溪旁,小儿子扎着两个小辫,前面还有一簇长长的刘海儿,那风吹着他的刘海儿,可爱极了。小儿子在那里津津有味、专心致志地剥莲蓬。趴在地上,双腿在不停地左摇右晃。一会儿又在地上滚来滚去,又把莲叶一片一片轻轻地放在地上。然后,又用他那小巧的手去抚摸莲子,还不时用手捋一捋莲茎。
学生:在低小的茅屋前,老两口亲亲热热地聊着天,旁边陪衬着青青的竹子和绿色的树,太美了。
……
4。总结深化
教师播放配图的村居歌曲。
教师:读完了诗,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这里写出了人们相亲相爱的生活,我希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能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
学生:这个农家小院生活非常美好,辛弃疾怀念自己的家乡。
教师:现在这和谐美好的村居,就像这首词中间的那条小溪,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永远永远。
点评: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运用“想画面、说画面”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展示的鲜活形象。这篇文章开篇即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小村庄曾经的美丽,内容虽不多,但字里行间描摹出小村庄那美丽迷人的风景。教师抓住“无赖”“青青草”“小溪”等词,引导学生在展开想象理解词义的同时,感悟、描述他们仿佛看到了什么,他们仿佛听到了什么,他们感受到什么。这样,一座美丽、迷人的小村庄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鲜活起来,学生们的想象让语言文字有了生命、有了色彩,让文章的内容充实了,同时使得学生沉浸在小村庄的美丽之中。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催化刺激的作用,而多媒体技术因其图、文、声、画的并茂,无疑为调动情绪、激**感、移情共鸣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条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课堂情感,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将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立体交叉,有声无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以造成特殊的情境,叩击心灵,将学生的情感流向引入轨道,以期引起审美共振,受到美的熏陶。把教学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变为满足学生求知欲的苗圃,变成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思想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