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的素材设计(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各种动画和生效来配合文字的呈现,但是,需要把握运用的数量,例如,有的老师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把呈现的每一部分文字都用动画和声效的形式来进行强调,这样不但不能达到突出特定教学内容的目的,还会造成学生的感官疲劳。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对需要呈现的文本内容的重点进行把握,之后考虑运用何种设置来达到突出特定教学内容的目的。正确的思路是运用多媒体技术特性来实现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选定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图形、图像

这里有必要首先对图形和图像这两个基本的概念有一个认识。在计算机科学中,图形和图像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图形一般指用计算机绘制的画面,如直线的、圆、圆弧、任意曲线和图表等;图像则是指由输入设备捕捉的实际场景画面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任意画面。在多媒体课件中,同样存在着图形和图像这样两种基本的图片信息呈现形式。

1。图形、图像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在现代印刷广告中,不论是报纸、杂志、样本或招贴广告设计,图片总是占据着整个广告画面的大部分,部分甚至是图片占据了整个画面,由此可见图片在画面中的位置的重要程度。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图片素材也是一种重要的素材形式,图片在多媒体课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直观、形象地表征教学信息

相对于文字来说,图形、图像素材的直观性更强,这一点是由素材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很多信息通过描述和文字表达的方式效果不佳,这个时候常常需要借助图形、图像。在一个老师准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使用的课件时,用图片呈现硝烟弥漫下的城市的图片,让学生对战争的情形有了更深的认识,建立在此基础上,学生们才能理解文章小作者对“让和平永驻人间,让世界充满爱”的渴望。

(2)表征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逻辑关系稍微复杂一些的知识体系,需要呈现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促进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图形、图示在呈现逻辑关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进行时设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课件提供的各种图形和逻辑关系图示来展现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知识理解的水平。

(3)弥补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

学生并不是对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生活经验,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对所传授教学内容的生活经验的积累,缺乏对其背景的初步认识,这个时候图片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在制作《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课件时,用到一幅图片,这幅图片描绘了董存瑞拉了导火索,在炸药包即将爆炸时,昂首挺胸,像巨人一样挺立着的情景,引导学生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让学生想象情景,在头脑里浮现出一幅完整生动的画面,从中感悟到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

(4)提升教学内容的表现力

图片能够提升预传递教学内容的艺术表现力。首先,图片的呈现能够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情景,富有生活气息的图片,特别富有情绪的感染力,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图片能够通过视觉上的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在一个小学语文的教学课件《美丽的大兴安岭》中,教师用一组图片展示大兴安岭丛林的景色,让学生对大兴安岭的感受大为加深。

2。多媒体课件中图形、图像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1)图形、图像数量的控制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范围内,引起学生注意的点是有限的。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在同一个页面内以及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图形、图像的使用数量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制,否则就会“过犹不及”,达不到突出重点内容的效果。同时,对所使用的单独的图形、图像素材来说,要简单明了,对于图片中需要加以特殊说明的部分,用最简练的语言或者文字来加以说明。简洁明了的图形、图像有利于学习者进行正确的视觉判断,否则学习者会花费大量精力在辨别和加工所呈现的图形、图像素材上,而不是在图形、图像素材所要表征的特定的教学内容上。

(2)控制图形、图像色彩的信息量

在课件制作中,为最大限度地降低视觉的疲劳程度,提高视觉的信息获取能力。一个页面中不要使用过多的颜色,否则会出现“花”“乱”“杂”的负面效果,使整个画面有杂乱无章之嫌,这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课件既不美观,也易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因此,对颜色种类的选择,应尽量保持在4种以下为最佳,对于一些特殊的需要,也尽量不超过5~7种颜色。这种选择不仅仅是指对于同一个页面的不同图片来说,对于同一幅图片来说也是如此,一张图片中所包含的颜色视觉信息也不可过多。

(3)注意图形、图像的色彩搭配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如果使用多种颜色,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对比度的颜色组合。对一些特定的组合,如红色与蓝色、绿色与蓝色、蓝色与黄色、红色与绿色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另外,对于多次出现的同一个信息应该尽量设置成同一颜色,保持颜色的一贯性,避免给学生造成认知负担。对于不需强调的信息,可以使用低饱和度、低亮度、柔和、平淡的色彩,避免喧宾夺主。

(4)图形、图像空间位置的设置

人们在阅读时视线多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因此计算机屏幕的左上部分内容是观察频度最高,最容易引人注目的,其次是左下部分和右上部分。按照这个原则,在进行图片排版时应该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观察频度最高的部位,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5)合理运用各种特技效果呈现图形、图像信息

多媒体课件的工具可以让教师对图形、图像信息的进入、强调和突出等方式进行设置,实现不同的艺术效果,通过这些效果的设置强调所要呈现的图形、图像信息。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需要把握这些效果的运用频率和方式,避免过于花哨,从而达不到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的目的。

(6)图形、图像与文本信息的配合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中,图形、图像信息的呈现和文字信息的呈现要进行合理搭配,“图文匹配”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重要原则。图形、图像信息对于直观、生动的传递教学信息有着文字所不具有的优势,但是有些图片信息仅仅通过对图片本身的观察是无法传递全部信息的,需要用文字对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和观察图片的提示进行说明。例如,《威尼斯小艇》课件中,教师运用了许多呈现威尼斯景色的图片,学生们缺乏对于所传授教学内容的地域特征的认识,教师对于每一幅图片进行了简要的说明,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动画和视频

动画、视频能把看不见、摸不着、讲不清的抽象概念和科学理论,以简洁概括的手法加以形象化,它能弥补实物画面在揭示事物本质特性等方面的不足,所以在课件中制作动画、引入视频的目的是要把那些教学内容中不易表达的、看不清的或无法用实景来表达的情景,借助于动画和视频便于人们接受和领会。

1。动画和视频的作用

(1)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动态发展过程

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动画和视频可以动态地模拟演示一些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观察的现象和变化过程。通过动画可以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使许多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小学数学《射线和直线》课件中,教师用动画展示了射线形成的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手电筒发出光线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射线的本质和特征。还有一些表征事物动态发展过程的教学内容,教师如果单纯用语言的形式来表示,会很吃力,同时也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如在小学数学《圆的面积》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们通常就会用Flash动画来表征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2)虚拟再现,克服时空局限性

动画和视频可以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的具体生动的形象或场景,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受到感染和教育;可以模仿事物运动状态和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突破时空对教学的限制。《飞夺泸定桥》课件中,有一位老师向学生展示了电影《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该片段中战士们浴血奋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强渡泸定桥的壮烈场面,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多媒体课件中动画、视频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1)动画、视频设计要“去繁就简”

在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素材的可获取性,动画、视频具有其他媒体形式无法比拟的生动、形象、完整性,但是获取适合教学使用的动画、视频素材往往不那么容易。因此,教师在进行课件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素材的可获取性进行判定,对于能够用其他形式的素材呈现的教学内容,完全可以考虑不用动画和视频的形式进行。

(2)控制动画和视频的长度与使用频率

动画和视频相对于其他媒体形式来说信息量比较大,所以在运用的过程需要对长度和使用频率进行控制,动画和视频长度过长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认知负担。例如,在小学数学课件《秒的认识》中,教师采用春节晚会倒计时的视频来引入教学内容,整个视频持续了将近3分钟的时间,视频中包含主持人现场主持的大量信息,学生们的精力自然被吸引到主持人的整个主持过程,而不是对于倒计时这环节的关注。因此,动画和视频的使用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控制和把握。

(3)切忌动画过于追求逼真,未能揭示事物本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