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思维拓展策略(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5)语言表达:用口头语言或者书面语言对想象和联想的结果进行表达。

下面,以《秋姑娘的信》这节课的教学片段为例: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低年级儿童。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想象,还和学前儿童差不多,想象的内容多是事物的简单重现、零散、逻辑性差。而且,他们的想象常常没有什么预定的目的和计划。

教师:“同学们,看大屏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名称是《秋姑娘的信》。”

(教师有意识地将课文的标题“秋姑娘的信”设计成了彩色的艺术字,并在“信”字的下面加了一片树叶。教师运用多媒体将这个标题投影了出来,并用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教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在一边观察媒体呈现的课文标题,一边回答。

学生1:“金黄色的,因为果实都成熟了。”

学生2:“红色的,因为枫叶红了。”

学生3:“灰色的,因为树叶都落了,树干光秃秃的。”

……

教师:“大家再来想一想,秋姑娘把信写在哪里呢?”

学生:“树叶上。”“花朵上。”……

教师在这里运用多媒体课件特意将课文标题“秋姑娘的信”设置了成了彩色,吸引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所显示的标题进行观察,并利用标题中“信”字下面添加树叶的方法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既让学生明确了本课将要学习的主题,加深了印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分析力。

小学语文《黄山奇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性散文,全文紧扣“奇”来对黄山松进行描写。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既未登过高山,也没见过奇松。由于缺乏足够的先前经验和视觉形象,在阅读中常常难于体会课文文字的生动、意境的优美。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供直观情境,引发学生想象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师:“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于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那么黄山主要有哪些奇松?它们怎样奇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范读录音。)

教师:“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奇松?这些松奇在何处?(学生根据课文给予回答)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迎客松。”

(多媒体展示迎客松照片。)

教师:“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

(教师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利用一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迎客松的枝、叶各有什么特点?

②讨论、交流。借助照片中的迎客松的形象理解“遒劲”“郁郁苍苍”等重点词。

③请同学们观察、思考:人们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

④迎客松古老苍翠,迎客热情,它会对黄山的游客说些什么呢?学生想象说话。

⑤作者来到黄山,被黄山的迎客松深深地吸引了,他用这样的两句话写下了迎客松的姿态,表达了喜爱之情。同学们,你们喜欢迎客松吗?读读句子,读出喜爱之情。

教师:“人们上黄山游览,不仅有迎客松热情欢迎,更有陪客松真诚陪同。这就是陪客松。”

(多媒体出示陪客松照片。教师继续提问。)

①请同学们好好欣赏一下陪客松。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称它为“陪客松”呢?

②过渡:我们不妨先随着陪客松饱览一下黄山那秀丽的风光。陪客松陪游人观赏了黄山的哪些风光呢?(多媒体播放录像)

③黄山景色如画,作为黄山的主人陪客松,它会用怎样的语言、怎样的情感向游人介绍黄山呢?现在你就是陪客松,同学们都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你能试着为游人介绍吗?

(多媒体播放抒情音乐,学生在音乐中试说。)

④交流:让学生相互评价环节③的表达。

教师:“游人在陪客松的陪同下游览完黄山要走了,送客松显得依依不舍。送客松又是怎样的呢?”

(多媒体展示送客松照片,教师描述,学生看图、读句、理解。)

教师(总结概括):“迎客松,郁郁苍苍,枝干斜伸,如同好客的主人;陪客松屹立山顶,如同巨人;送客松枝干盘曲,如同天然盆景。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黄山松树的神奇吧!”

(多媒体播放抒情音乐和黄山奇松的照片,学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三大名松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并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三大名松会对游人说些什么?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

想象是学习的一项基本功,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要善于凭借各种载体,有效地激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学生引入想象的殿堂,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真正体味到想象的乐趣。日常生活中,也要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想,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扩大表象的数量,多储备有关的表象。表象越丰富,想象和联想也就越生动。当然,教师也要积极为学生想象创建良好的氛围和展示的平台,并及时妥当地指导、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个性发展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中张扬自我独特的个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