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强化理解策略(第3页)
2。交流总结
学生代表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分别依次汇报研究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对其成果进行质疑和补充。
【教学分析】多媒体画面中的立体图形存在很多失真的地方,如圆柱体的二维图形的底面看起来就是椭圆形而非圆形,所以一开始就让小学生观察课件中的立体图形显然并非良策。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再通过集体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形成关于圆柱特征的直观认识,为下一阶段引入立体图形的教学进行铺垫。
(二)教师总结
在学生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借助数学上抽象的圆柱立体图形认识圆柱的特点。
图5-9《圆柱的认识》课件示例1
图5-10《圆柱的认识》课件示例2
①“圆柱有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圆柱的上底面平移至下底面,完全重合(如图5-9所示)。
②“圆柱有无数条高,且每条高都相等。”
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圆柱不同位置的高,并运用动画效果将其中一条高旋转至圆柱体的各个部分,以演示相等的关系(如图5-10所示)。
③“圆柱体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两条边长中,一条的长度等于圆柱体的高,一条的长度等于两个底面的周长。”
课件运用动画将一个圆柱体剪开成为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圆形,通过平移和滚动的手法来表征上述命题,并在此过程中,运用醒目的对比色以方便学生观察(如图5-11所示)。
图5-11《圆柱的认识》课件示例3
将圆形在长方形对应的边上滚动(动画效果:用红线标记滚动,如图5-12右侧粗线所示)
图5-12《圆柱的认识》课件示例4
演示长方形的另一条边等于圆柱的高(动画效果:用红线标记长方形的另一条边,平移至与圆柱的高重合,如图5-13所示)。
图5-13《圆柱的认识》课件示例5
通过概括总结(如图5-14所示),学生最终能够比较完整地认识并描述圆柱的基本特征:
图5-14《圆柱的认识》课件示例6
【教学分析】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的圆柱的特征是比较粗浅和不完善的,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系统化的演示和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应用练习
1。运用多媒体呈现一组立体图形,要求学生根据圆柱体的特征从中辨认其是否为圆柱体。
2。呈现一组生活图片,图片中包含有圆柱体,要求学生辨认。
【注】这里的图片比本课开始的图片更为复杂而更不容易辨认。
【教学分析】通过变式练习,强化学生对圆柱特征的理解,巩固所学内容。
纵观全课,教师首先是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对圆柱模型看、摸、数、比、拆,形成对圆柱体的直观认识和记忆表象;总结圆柱体的特征后,再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体的立体图形,对立体图形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借助动画演示使学生对圆柱特征形成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最后通过相应的练习,强化学生的理解,进而提高了学生对圆柱特征记忆的效果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