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多媒体课件的素材设计(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有些多媒体课件动画呈现时,对于要表现的事物,为了追求逼真程度,用尽各种办法把事物的各个方面,哪怕是不是特别重要的信息,都面面俱到地表现出来,但是这样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对于细节的过度关注会分散学生有限的注意力,不易于学生把精力集中于重点教学内容。一切信息传播包括教学信息传播的本质是使信息的接收者的大脑中产生有效且有意义的信号,这种信号是通过人的感官收到刺激而产生的。动画和视频信息作为一种信息呈现方式,在一定条件下过分的逼真极有可能引起传播和学习过程的干扰,这对于向学习者揭示事物的本质是极为不利的。

(4)动画素材与声音等其他媒体信息配合使用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中的各种媒介很多,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没有哪一种媒体是万能的,每种媒体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适用范围。计算机动画与其他媒介综合利用,作用于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如果运用合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计算机动画在呈现教学信息的同时,伴以解说、音响和音乐去补充和加强信息传送效果,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在动画素材的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与声音素材进行配合,然而配合得不好,就会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声音进入太突兀、声音切出太生硬;声音主题与动画画面主题相差太远;声音与动画对位不准确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是动画素材运用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另外,在播放动画时,声音的音量调节要适当。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中注意避免以上几点问题,才能使动画与声音等其他媒体信息相得益彰,取得更好的协同效果,让不同形式的媒体信息为教学内容的传递服务。

(5)区分动画运用的不同情境

动画具有视频所不具备的特点,即其所具有的情趣性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适当加入动画效果,不仅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增加情趣,适用于对比事物的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事物进程、工艺流程,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地显示物体及多层次表现同一物体。在动画的运用过程中首先要对动画运用的情境有明确的预设,具体来说,动画运用情形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种是用来表示科学性的知识,对于这种动画,常常采取引入外部动画的形式;另一种是用来点缀屏幕版面或者起到衬托其他媒体作用的动画,这种动画常常采用运用课件开发工具自身的功能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动画设置。拿PPT动画的设置来说,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自定义动画设置。教师在进行课件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定义动画的设置突出重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四、声音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种媒体类型外,在多媒体课件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媒体素材——声音。

1。声音的作用

声音是多媒体课件中运用的一种重要媒体,声音运用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多媒体课件的质量,进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声音的教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声音示范

在语言类与音乐类的教学课件中,通常需要用声音媒体起到示范的作用。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声音来进行范读;外语教学中的语音、音调的示范,会话、朗读示范等方面的内容也通常需要用声音来表述。学生会通过仿效来实现能力的不断提升。

(2)提供声音的真实经验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除了通过视觉感知其形象,通常还需要通过听觉感知声音,才能形成完整的认识。大自然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声响,如鸟的鸣叫、狗的叫声、电闪雷鸣等,这些声音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关于声音的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这种直接经验的体验是通过对声音信息的再现,激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把生活中的经验移植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体验。

(3)强化教学信息

多媒体课件中,教学信息是以多媒体形式呈现的,相同的教学信息可以用画面和声音同时呈现,这样可以起到强化教学信息的作用。有些信息是可以仅用图片、动画等视觉信息来呈现的,但是有些信息是无法用视觉信息完全表征的,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声音来达到补充视觉信息的作用。

(4)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

如果在多媒体课件中只是用视觉信息来呈现教学信息,那么信息刺激就过于单一,学生就会产生疲劳,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就要在教学课件中引入画面以外的刺激,而声音的加入则恰恰能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不同形式的信息轮换呈现,能够维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专注课堂教学内容。

(5)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

音乐是有情感色彩的,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不同情感色彩的声音可以起到烘托课堂气氛,创设情境,加深学生体验的作用。例如,在《西湖》课件中,可以配上舒缓的音乐,创设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可以把西湖的秀丽表现得淋漓尽致,给学生以宁静致远的感觉。在战争题材的主题中则需要播放激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

2。多媒体课件中声音素材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1)区分声音的表现形式

在多媒体课件中运用声音素材的时候,首先要对声音的表现形式进行区分,在界定声音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考虑具体的处理方式。通常来说,在多媒体课件中,声音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解说、音响和配乐,通常情况下,这三种声音相互配合,会产生富有立体感的听觉效果,使画面内容或者主题思想能够得到充分的烘托和渲染。

解说在课件中通常是画面内容的补充和解释说明,帮助学生对所呈现的内容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音响在多媒体课件中的主要作用在于营造画面所呈现的现场效果,增强画面的真实气氛和生活气息,加强画面的表现力。同时,音响的运用能够解释事物的本质,扩大视觉信息的表现力,增强画面视觉信息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位老师在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件时,课件中有一个图片呈现的是小女孩蜷缩在一个角落里,点燃火柴取暖的图片,该教师在本页PPT中加入了表现凛冽的寒风的音响,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当时的艰难处境。

配乐是声音的另外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配乐可以深化教学主题,烘托气氛。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所选择的配乐素材要根据教学内容要表达的基调和节奏的需要,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乐曲,这样才能表达出不同的意境。音乐是有感情色彩的,因此,对配乐色彩基调的把握尤为重要,否则会使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是歪曲了原有的感情色彩,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不同声音素材之间的配合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有的时候用到的声音素材不只一段,这就需要对声音进行处理,不同素材之间的配合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实现声音之间的互相补充,当一种声音元素不能够完全表现内容时,可以考虑转接或增加另一种声音,来补充前一种声音的不足,并和前一种声音共同实现某种效果;其次,应该合理调整声音的长短,声音长短的选择要与画面长短取得一致;最后,需要注意声音的层次,根据声音作用的不同,应该增强主声、弱化伴随声,突出重点,切忌喧宾夺主。

(3)声音节奏和长度的控制

声音具有其自身的节奏,声音与其他素材相互配合又会产生与画面呈现的教学内容相统一的课堂教学信息传播节奏,进而形成多媒体课件的节奏韵律。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考察声音信息的节奏;另一个方面也需要考虑声音与画面配合之后的教学内容呈现的节奏。

在多媒体课件中,与其他素材形式一样,在使用声音媒体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声音长度的控制,提供的声音长度过长会导致学生的感官疲劳,这样起不到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的作用。

(4)声音素材与所呈现教学内容基调的配合

声音是具有感情色彩的,不同的音乐的感情色彩是不同的,就像中国的民乐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乐器所适合表现的音乐是不同的。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对于声音的问题需要注意把握声音素材与所呈现教学内容基调的配合。悲伤、喜悦、舒缓、宁静等的基调是需要不同的音乐来表征的。

另外,在音乐选取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学生对音乐的熟悉程度,如果只是让学生来体会某种意境的话,尽量不要选择学生特别熟悉的内容,否则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音乐哼唱起来,分散了其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力。但如果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方面,就不是这种处理方式,例如,在革命题材的课件中,可以加入《红梅颂》之类的歌曲,让学生可以跟着一起歌唱,抒发他们的情感。

(5)把握声音和画面之间的关系

在多媒体课件设计过程中,“声画合一”是经常被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声画合一的程度也是需要把握的。

声画合一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声画结合形式,画面中的视觉形象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出现、同时消失,声音和画面形象完全符合。采用声画合一的方式能够将两种不同的感觉相互渗透、互相补充,这样能够使学生的感受更为深刻、真实,配合学生的感官,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与声画合一这样的表现形式互补的是“声画分离”,声画分离是画面中视觉形象和它发出的声音互相离异的声画有机结合形式。由于学生在听觉上的感受习惯和视觉上的感受习惯有很大的区别,画面之间的切换可以让学生感觉很自然,但是声音突然出现、消失以及转换往往带给学生的冲击比较大。

在声音和画面关系的处理中,要意识到如果要求所有的声音都与画面保持一致必将破坏声音本身存在的真实感,可以适当考虑采取声画分离的方法。声音不重复画面已经表现的东西,而是以分离的画外音方式把表现空间由画面内扩大到画面外,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效增大教学信息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