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节 情境表达策略(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小学语文《木兰从军》这一课讲述了花木兰这位家喻户晓的女英雄替父从军的故事。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课文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而对人物的感悟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线索。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木兰从军’这篇课文。你们知道花木兰吗?”

学生(齐答):“知道!”

教师:“那你们觉得花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她是一位女英雄。”“一个勇敢的人。”“一个会打仗的人。”……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对,现在大家来阅读课文,看一看课文是如何描写花木兰这位女英雄的。”

(学生读完,教师开始带领学生分段阅读,同时利用多媒体呈现配套的连环画。)

教师:“你们从第二自然段中读到了什么?”

学生1:“我读到了‘焦急’。”

教师:“那你说说木兰为什么焦急啊?”

学生1:“朝廷让她父亲去打仗,可是她父亲年老多病,弟弟又小,都不能去。”

教师:“嗯,你读得非常认真。”

学生2:“我读到了‘理应’。”

教师:“那你说说‘理应’是什么意思?”

学生2:“‘理应’按道理应该去。”

教师:“为什么按道理应该去啊?”

学生2:“因为发生了战争,如果都不去就没人打仗了。”

……

教师:“同学们,读完第二自然段,你们觉得木兰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木兰是勇敢的人,她不怕打仗。”“木兰是个懂事的人,她要为国分忧。”“木兰是个孝顺的人,她不愿意让父亲和弟弟去打仗。”

……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阅读,配合多媒体连环画的呈现,用对话和表达的方法一次解决了学生对“告别”“渡”“过”“赫赫”等字词的理解。)

……

教师:“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谁能结合课文再说说木兰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1:“她是一位英雄,因为她立下了赫赫战功,是英勇善战的花将军。”

学生2:“她是一个很爱家的人,因为她怕父亲出事,所以替父从军。”

学生3:“她是一个文静秀美的人,因为她一回家就换上了心爱的女装。”

学生4:“她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因为她打了好多年的仗,将士们都没发现她是女的。”

……

教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木兰是一位爱国爱家的女英雄,也是一位文静秀美的好姑娘。你们愿意用你们自己的话来赞一赞这位可歌可敬的女英雄吗?”

学生:……

虽然花木兰的故事学生们都知道,但是在学生心中,花木兰的形象是模糊的。如果仅凭阅读课文和教师讲解,学生不能走进花木兰的世界,更不能体验到花木兰的精神。这节课,教师以学生对人物的体验为线索,从头到尾用对话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走近人物,借助连环画的艺术效果,让学生去体会木兰的内心活动,并通过学生表达,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认识人物。这种方式不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而且更容易促进学生观点间的交流与碰撞,形成超越个体认识的共性认识。最终,通过观点的充分表达与交流,学生头脑中花木兰的形象越来越完整,也越来越鲜明,为学生体会花木兰爱家爱国的优秀品质铺平了道路。

多媒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情境的吸引力和表现力,二是教学活动的合理性。从本章所介绍的四种教学策略来看,每一种策略的实施,都需要情境和活动相配合。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合理、充分地开展其认知活动,多媒体才能真正与学生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力工具。

[1]祝智庭。信息技术基础。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37

[2]裴娣娜。现代学习观及学习指导。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第一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2002:143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