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实践和理论背景(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兴起的“政府再造运动”,以及作为这场运动理论基础的所谓“新公共管理”(newpubliagement)理论,可以看作新自由主义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变身。“新公共管理”被冠以不同的名号,比如,“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market-basedpubliistration)“企业型政府”(entrepreneurialgover),从这些名目,就可以看出新公共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其与新自由主义的密切关系。

新公共管理的目标被概括为3E,即经济(ey)、效率(efficy)与效益(effeess),提出的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包括,在公共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的技术和市场机制;促进公共部门内部、公共部门之间,以及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的竞争;某些公营部门实行私有化,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等。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资源短缺被广泛认为是管理主义得以渗透高等教育领域的最直接的推动力。”[21]高等教育机构从传统的纯粹学术和文化教育机构,被重新定位为公营服务机构。[22]按照新公共管理的思想,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要么由学术界自我改变传统的“象牙塔”管理方式,提高效率和效益,响应社会的要求,要么学术界就交出其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由政府或其代理人以大型商业机构的准则进行管理。[23]高等教育机构别无选择。

[1][美]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国家在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瞿葆奎(主编),马骥雄(选编)。教育学文集·美国教育改革[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86-617。

[2]赖斯·莱维多。新自由主义的高等教育议程[A]。[英]阿尔弗雷德·萨德-费洛,黛博拉·约翰斯顿。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C]。陈刚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14。

[3]亨特。充当一种志业的人格:人文学科的政治理性[A]。[美]依曼努尔·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C]。刘健芝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155-156。

[4]同上,第156页。

[5][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0。

[6]关于全球化时代国家权力的衰弱,JamesN。Rosenau提出5个理由:第一,后工业时代微电子科技的发展缩短了各国间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距离,也促进了思想、意象、货币、信息的全球流动,因而大幅度地增进了人与物的跨国相互依赖;第二,空气污染、恐怖主义、毒品交易、金融危机及艾滋病等跨国问题的出现;第三,除了以上跨越国界的新问题,原属国内问题(例如农产品市场和劳动生产力)的国际化、人们不再像以往那么听从政府的管理等,都使国家解决问题的能力日益衰弱;第四,国家力量的衰微导致去中央化的发展趋势,和以往国家的强势作为形成强烈对比;第五,全球性的相互依赖扩展了各国人民的视野,并强化其反省能力,使其更不易臣服于国家的权威。戴晓霞。全球化就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高等教育市场化脉络分析[A]。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

[7]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的时候,各国政府都制定了一些应对措施。然而1998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专家飞往这些国家,几天后便提出了全新的预算,要求取消补贴,控制(或放开)价格。结果是,民族国家的合法政府,却不得不执行未得到合法性认证的跨国组织的计划和意图。乌尔里希·贝克。全球化时代民主怎样才是可行的?[A]。[德]乌尔里希·贝克,尤根·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C]。王学东等译。中央编出版社,2000。37。

[8]照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布尔(DavidNoble)的说法,美国企业高等教育论坛是“由工业界的总经理和主要的科研型大学的领导们发起成立的。这个组织的另一个主人便是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Edu),该委员会是一个高等教育贸易协会,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那时至今,一直在大学里推行企业和军事议程。”[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9-60。

[9]赖斯·莱维多。新自由主义的高等教育议程[A]。[英]阿尔弗雷德·萨德-费洛,黛博拉·约翰斯顿。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C]。陈刚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09。

[10]加雷斯·威廉姆斯。国家高等教育财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A]。[英]玛丽·亨克尔,[英]布瑞达·里特。国家、高等教育与市场[C]。谷贤林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37。

[11][英]加瑞思·威廉姆斯。高校企业化管理[A]。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国际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管理[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5。

[12][美]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刘彤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1。

[13][美]马丁·特罗。从大众高等教育到普及高等教育:美国的进步[A]。[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等。为美国高等教育辩护[C]。别敦荣等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103。

[14]莫嘉豪,罗浩俊。市场化与大学管治模式变迁:香港与台湾比较研究[A]。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47。

[15]刘向东,张伟,陈英霞。欧美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16]刘向东,张伟,陈英霞。欧美高等教育机构经费来源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5,(5)。

[17]参看:什么是新自由主义。人民日报,2006-12-22,第九版。

[18][英]罗纳德·芒克。新自由主义、政治学和新自由主义政治学[A]。[英]阿尔弗雷德·萨德—费洛,黛博拉·约翰斯顿。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C]。陈刚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77。

[19][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634-635。

[20][英]赖斯·莱维多。新自由主义的高等教育议程[A]。[英]阿尔弗雷德·萨德—费洛,黛博拉·约翰斯顿。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C]。陈刚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215。

[21]孙贵聪。西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管理主义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3,(10)。

[22]李晓康。管理主义、市场化与大学评价:香港的经验[A]。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9。

[23]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研究了管理主义对大学教育发展的影响。他认为,管理主义的概念可分为“软管理主义”(softmanagerialism)和“硬管理主义”(hardmanagerialism)。前者认为,高等教育是一种自主的活动,深受传统与规范所影响而演变;若要改善高等教育的表现,便要建立有效而理性的管理制度,由学术界来规定管理阶层的功能。后者认为,政府和商界不应再信任学术界,因此采纳以大型商业机构的准则来制定拨款、管理与问责机制。李晓康。管理主义、市场化与大学评价:香港的经验[A]。戴晓霞,莫家豪,谢安邦。高等教育市场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20。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