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内容与方式(第2页)
由教育供应商在境外建立商业性设施的商业存在模式近年来增长势头旺盛。跨国合作办学即以本国教育机构为基点,通过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教育分支机构从事跨国界的直接投资、转让技术等办学活动。跨国合作办学最早出现于发达国家,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主。美国的国际合作办学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之前就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开设商业人才培训中心,分别在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设立了入学分部,特别是近年来扩大了合作范围并加强了合作力度。目前,国际教育商业存在模式主体走向多元化,规模正在不断增长。主体将不只是高等院校。高等教育机构、专业学习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界限将更加淡化。高等教育机构不再仅局限于学位教育,私立教育提供者也不再局限于专业培训。越来越多的传统大学纷纷与国外其他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企业开展广泛合作。教育服务贸易机构和投资也在进一步增长,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进一步寻求在国外建立校园和教学设施,商业存在的规模在逐步扩大。
(四)自然人流动
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方的自然人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的服务,其特点是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并暂时居住在服务消费国,包括自然人独立地和受雇于其他教育服务机构在东道国境内提供教育服务。自然人独立提供教育服务是指符合东道国开放承诺和规定的资格要求的自然人以独立的个人名义和身份在东道国提供教育服务,如家庭教师、个人独立举办(非以商业存在形式)培训活动等,这种服务方式实践中比较少。另一种教育服务自然人流动则是指自然人被在东道国境内举办的教育机构雇用在东道国境内向东道国境内的受教育者提供教育培训服务,这时,该自然人实际上是教育机构的雇员,如我国高等学校中的外籍教师和到国外任教的我国教师。
由于涉及就业、移民、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自然人流动成为四种服务贸易模式中限制最多的一种。一些承诺开放教育服务的WTO成员通过立法手段对自然人提供教育服务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如对提供教育服务的自然人身份、学历、资格提出严格的要求,对自然人在本国的居留期间作出明确的规定等。
综合来看,影响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自然人流动的因素包括:第一,国家安全政策。在国际恐怖活动备受关注的情况下,各国采取严密措施强化国家安全,对国际间的人员流动也加强了管制,这对自然人流动服务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二,教育主权。自然人流动存在很强的人员流动性、服务行为的隐蔽性和服务效果的后延性,国家为维护本国的教育主权必然加强对自然人流动的规范与管理。第三,劳工权利。就自然人流动而言,自然人在提供教育服务过程中所享有的权利和待遇应当符合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的原则。但是由于贸易利益的冲突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劳工标准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服务基本上没有竞争优势,往往利用低廉劳动力资源巩固和扩大在本国的优势地位,运用劳工政策限制自然人流动提供教育服务。第四,资格认证。不少成员国的资格要求和认证程序缺乏透明度,许可程序缺乏公正、客观的标准,行政效率低下,这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GATS的适用效力,从而实际上构成对自然人流动提供教育服务的限制和障碍。第五,国民待遇。在现实中,各成员对自然人流动作出不同的待遇安排,次国民待遇和超国民待遇客观存在。次国民待遇是指东道国对自然人提供教育服务给予的待遇低于本国相同或类似的教育服务提供者,而超国民待遇则是在东道国境内提供教育服务的自然人享有比东道国本国的教育服务提供者更广泛的权利和更优惠的待遇,从而在实际上获得竞争优势。第六,行政程序。一些成员国为保护本国的贸易利益和国内教育服务业采取各种形式的行政措施,实质上影响了外国自然人进入本国教育服务市场,如设定复杂的许可程序、不透明的行政执法程序、不完善的行政救济程序等。[3]
阅读链接
解析WTO教育服务贸易背景下的海外华文师资培训
我们可以从教育服务贸易的角度来分析海外华文师资培训的不同模式。
1。境外消费留学为主的海外华文师资培养
这在海外华文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指来华学习汉语的学生或者接受短期培训的海外华文教师……
2。自然人流动志愿者为主的海外华文师资培养
这种模型和我们现在已经实行的派遣志愿者或者教学专家、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教授汉语的情景比较相似……
3。跨境交付国内主战场的远程师资培养
国内知名的语言大学可以集中优秀的专家教师与国内远程教育发展良好的网络学校联合成立海外华文教师远程培训学校,借助光缆、卫星传输等技术手段来培养海外华文教师……
4。商业存在中外联合的师资培养
“商业存在”在教育方面的主要形式有:一国企业到他国开办培训机构;一国学校到海外设立分校与东道国的教育机构合作办学,其中合作办学是主流。具体到海外华文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如“孔子学院”以及北京华文学院泰国分院就是属于一种合作办学的模式,其中为海外提供华文师资培训是最主要的一个服务项目。
资料来源:芦洁,《解析WTO教育服务贸易背景下的海外华文师资培训》,2011。5。10,roll。sohu。20110510n307194694。shtml(有删改)。
[1]金孝柏。教育服务贸易中的跨境提供。国际商务研究,2008(6):28页。
[2]王亚飞。发达国家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及其启示。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1):61页。
[3]金孝柏。教育服务贸易中的自然人流动。国际商务研究,2007(3):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