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文化场 爱不够的八十中(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雅文化:以雅育雅,以雅启雅。

“雅”是一种魅力修养,是人所独有的,也是在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全程中所需要的。《辞海》上对“雅”有如下注释:正规的,标准的;美好的,高尚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教育圣贤孔子就认识到: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教育是“面向人生”的教育,“为人”的核心就是“仁”,即“爱人”,“仁”的结果就是成为“仁者”“君子”“雅士”。儒家经典对仁者、君子、雅士的言行、修养、追求都有详细的阐释。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雅”是儒家的内在积淀和外在表现的集中体现。

八十中作为城乡接合部的农村中学,课改前,学校文化环境单一,环境布置文化气息不浓,品位不高;部分教师着装随意,形象不佳,坐着上课、方言教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大都来自周边农村,家长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教育孩子力不从心,很多学生表达或粗鄙或不清,行为或粗放或拘谨,形象或粗俗或灰暗。上级领导来到学校视察,对学校整体文化多次给予“质朴有余,雅致不足”的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八十中抓住课堂教学改革的契机,在历练与积淀中形成了“环境静雅,举止文雅,胸怀雅量”的“雅文化”,并将“以雅育雅、以雅启雅”作为八十中“雅文化”建设的核心,随着学校自主课堂“生态化”重构工作的推进,“雅文化”逐渐成为实现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引领学校前进的旗帜,并逐步实现了农村学校的文化蜕变。

以“绿色、雅致、人文、和谐”为主题,八十中建构了“环境静雅”的生态校园环境文化。曲径通幽的校道,宽广开阔的文化广场,悠长有致的环保长廊,枝繁叶茂的细叶榕树,爬满院墙的三角梅树,高大挺拔的英雄木棉,清新摇曳的月色荷塘,置身其中,幽雅美景与琅琅书声相得益彰,绿色园林与活力运动相映成趣,路文化、石文化、水文化、壁文化相互呼应。

以“自我创造、自我发展”为班级核心价值观打造生态班级文化,外墙文化中的班名、班训、班级目标、班主任寄语、全家福、班徽、凡人凡言、你我约定、生日墙、心愿心语、光荣榜,内墙文化的小组文化、星级评比、班级书柜等,无不营造了一个静雅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级文化做到了让每一堵墙都“说话”,让每一处都有文化气息,发挥了文化的潜移默化功能,形成了“整洁雅致、内容丰富、书香浓郁”班级静态文化。

其二,博雅的教师文化。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拥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丰富的人文素养。因此,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八十中关注教师作为职业人的专业发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自我学习、总结反思等培训方式,在“六课研修”、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中鼓励教师发扬个性,积极创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丰富教师博雅的内涵;此外,学校更关注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和谐成长,提出“教师文明公约”,开展“师德建设”活动,从着装礼仪、言谈举止、思想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做了标准示范,期望教师修炼成“内涵博雅、外表优雅”的新时代雅师。在自主课堂“生态化”重构的历程中,教师修炼“雅功”的同时也将“雅”浸润与传递给学生,实现了“以雅启雅”文化化人效应。

其三,文雅的学生文化。

八十中对学生提出“身正、背板、声亮、字工、双色、脱稿、微笑、自信、大气”的18字规范,营造了良好的学生“雅文化”氛围。如今的课堂,“请允许”“请问”“谢谢”“抱歉”等文明用语已经化为学生习惯用词,展示时适中的语速、清晰的表达、中肯的评价显示了学生文雅的气质;合作交流、小组展示环节,认真倾听、共同分享、真情赞扬,展现了学生典雅的气质;对抗质疑、反驳论辩时能够虚心地接受同学与老师提出的意见,彰显了学生的胸怀雅量。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八十中将“雅文化”从课堂延展于课外,着力开展高品位的“雅文化”活动,并在活动中把“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作为培育的目标,塑造女生的淑女气质,男生的绅士风度。如今,学校的主题值周班活动、书香校园活动、社团活动、校园节日等文化活动,“校园演讲大赛”“插花比赛”“感动八十人物评选”“文明礼仪教育”“经典诗文诵读”等文化活动,其意趣、智慧、感动和文气,为校园雅文化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心理学角度看,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是个体对自己的正面肯定和积极确认程度。自信是通过对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及身心反应过程等若干中介过程的调节,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

八十中对自主课堂进行“生态化”重构,就是要让学生在享受成功中展示自信,在自信中增强自信。一是课堂民主气氛浓厚,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融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最大的解放和自由,得到前所未有的自在和个性释放。在属于自己的课堂里,充满青春活力的学生,尽情地享受着阳光雨露;在快乐、愉悦的知识殿堂里,他们尽情拼搏,放飞**与理想。二是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以生为本,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需要,在理解、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引,调动他们积极学习的情绪,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下获得知识,提升能力,促进发展,享受成功,增进自信。三是评价机制的设定,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导的评价方式,强调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发现和发展自己,坚持以找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引导教师和学生对他人在课堂上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让学生尝试成功,争取成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八十中在课改过程中形成的“信文化”,悄然改变着学生的气质。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看着越来越自信的自己,我真是觉得不可思议,那个初中时胆怯害羞的女孩哪儿去了?我相信,自己会伴随着自主课堂更快成长。

绿文化:以绿蕴活,以绿崇上。

在现代理念中,绿色象征生命与活力。绿色文化是一种以民主、平等、开放、和谐为核心,以追求师生以及学校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文化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可持续发展,构建“民主、平等、和谐,阳光、开放、向上”的课堂文化是绿色文化的核心。

八十中的自主课堂是学生积极学习的课堂,它有健康、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有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有自信、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有让学生自由、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引入,点拨智慧机巧,爱心责任育人;学生自信参与,主动交流、合作探究,课堂彰显**与生成。课堂上教与学的方法灵活,学生思维活跃、灵动,课堂民主开放,做、学、教三位合一;教学的三维目标活中有实,实而不僵,活而不乱,该落实的知识、方法、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能扎实地内化为学生的素养。

新文化:以智创新,以新向上。

现代对“新”的理解,着重在事物的发展性和前进性方面,着重在对旧事物的改革和替代,体现在创新和创造力等方面。新课程改革本身就蕴含着“开创”与“革新”,而创新需要智慧和勇气,在创新中再追求向胜突破,实现师生发展、学校发展的飞跃。“备课创新、课堂创新、德育创新、评价创新、培养创新”积淀成为八十中生态“新文化”的主流。

其一,备课创新。

八十中的备课创新,首先从“导学案”开始创新。“导学案”编写需要经过八个乃至更多的环节才能与学生见面:主备人提前备课;备课组研讨;主备人修改;备课组再研讨;主备人再修改;科组长或备课组长把关签字;印刷、学生使用;电子稿上传、资源共享。

“导学案”的编写要求做到四个符合:符合新课程标准;符合具体教学模块的要求;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的实际。

“导学案”的使用做到“五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有补必查。这种备课文化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引领教师真正走进了新课程,教师在相互依存、相互帮助中形成了强大的教育合力。

其二,课堂创新。

八十中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导学案”教学,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课堂注重点拨引导、关注全体,加强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

课堂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构建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轴、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的新型课堂模式,形成了大胆交流、积极展示、民主平等、和谐共处、互动合作、自主探究的课堂氛围。

其三,德育创新。

通过实施“主题值周班”活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动发展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文化意识;在班级内推行“值周小组”,让班级的每个同学都成为管理者、监督者、教育者,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文化。

其四,评价创新。

评价是课改的武器。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八十中加强了课堂教学评价的规范,制定了《星级评价制度》和《课堂教学评价表》。

八十中的课堂评价,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三度”“四效”“五转变”。“三度”指课堂氛围评“自主程度”,合作效果评“参与度”,探究深度评“达标度”。“四效”具体到一节课就是要注重效率、效果、效益、效能。“五转变”是以“学”来评“教”,实现课堂评价方式的五个转变:由评教师的精彩独白度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活动有效性为主;由评教师的教法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学法为主;由评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为主,转变为评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由评教师的引导为主,转变为评生生、师生的互动为主;由评教师的教案为主,转变为评“导学案”和对“导学案”二次备课为主。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改革,八十中对学生创建星级系列(星级个人、星级小组、星级宿舍、星级班级、星级级组)管理评价体系,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我们通过考核评比,激励先进,带动整体,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其五,培养创新。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八十中革除传统教学的弊端,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创新,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八十中将课前学会独自学习和课堂学会对抗质疑,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主动迁移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体验创造过程。我们强调“自我发现比等待结果更可贵,探究深思比坐享其成更可贵,勇于假设比小心求证更可贵,大胆质疑比随声附和更可贵”,并善待创新中的错误,尊重创造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新之火熊熊燃烧,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历经岁月的沉淀,八十中以“大同文化”为渊源,为根本,以“生态教育”为核心,为引领,通过课程改革不断丰富大同文化和生态教育的内涵,并最终体现为“雅、信、绿、新”的八十中精神文化。学校在传承与创造中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和丰厚文化的濡养,陶冶师生的人格和灵魂,真正使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魂,真正使学校成为一个文化场、教育场。通过精心的建构,如今,生态教育已经成为八十中的名片,成为八十中闻名遐迩的办学哲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