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任务6 1 国际物流基本知识认知(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香港开始从事国际贸易时起就是一个物流中心。长期以来,大量中小型贸易公司从事转口贸易活动,贸易代理、运输、保险等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业成为香港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20世纪80年代,随着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广大地区“前店后厂”关系的形成和迅速发展,香港制造业的范围和规模大为扩张。在珠江三角洲庞大腹地的支持下,香港成为生产、后勤和管理中心,成为原材料,零部件采购和产成品输出的枢纽,也是成衣、玩具、钟表等行业最重要的全球采购中心(近年来又成为电脑及其配套部件的转运中心),从而给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分工的深化,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美国新经济的出现,传统物流业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转化。这个转化过程,既包括20世纪80年代西方企业在学习日本企业的“及时生产”和“零库存”而兴起的“供应链管理”,又包括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从信息产业领域扩展到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领域。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将大部分制造业外包到全球各地生产之后,产品和原材料、零部件的库存以及及时供应已经成为美国企业最大的风险来源,于是他们又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将产品和原材料、零部件的及时供应外包给独立的物流公司,以进一步减少风险和降低成本。

由于香港地处珠江三角洲和国际市场(特别是北美市场)的接点,在美国客户要求广泛转向新型物流服务的压力下,香港传统的以贸易代理为代表的中介角色便需要迅速转化为以供应链管理为代表的现代物流角色,将生产厂家(有很多是由香港企业在珠江三角洲投资的)、国际买家以及未来越来越多的内地买家连接成为一体。

发展到现在,物流业已经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可以说,物流业的兴衰在相当程度上关系到香港经济长远发展的潜力,关系到香港经济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定位,关系到香港成为未来国际大都会的基础。香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门户和亚太地区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旅游、信息中心,其经济发展与内地经济有着越来越密切的依存关系。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天津港在国际物流中的影响。

阅读案例2——瑞士和乍得的物流环境比较

当提到评价不同国家的物流环境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瑞士和乍得,两者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说明地理条件、基础设施、制度所担当的角色。乍得是非洲中部被众多国家所包围着的内陆国,饱受运输差、政局不稳和资金短缺之苦。乍得拥有5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却只有200英里的全天候公路,人均GDP为600美元,是非洲也是世界上最穷困的国家之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乍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石油、铀、黄金和钻石以及5000万英亩(1英亩=4047平方米)的耕地,但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内冲突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乍得的发展依靠来自世界银行、欧盟、德国的石油输出国基金和法国的资金援助,并已计划利用700英里的石油管道将大约9亿桶的石油引出,运送到喀麦隆的一个港口。

另一方面,瑞士所用的全部资源几乎都需要通过世界范围的物流才能获得,他们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难题。地理上,瑞士和乍得一样,也是内陆国。与乍得被无尽的沙漠包围所不同的是,瑞士被高山所包围。有利的方面是,他们的基础设施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他们有广阔而且维护良好的公路网、铁路、空港以及其他设施。实际上,他们已经通过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隧道和世界上最陡的铁路克服了阿尔卑斯山脉的障碍。他们的基础结构条件包括对贸易和商业提供必要的服务,著名的瑞士银行就是其中之一。

这并不意味着瑞士是世界上进行物流活动最容易的地方。他们也有很重的税收和很严格的法律,这足以使每个人都惊叹于他们是如何完成每件事的。在瑞士,周日基本上是禁止工作的,这就意味着,穿行在欧洲的卡车经常中途停车,宿营在边境等待周日午夜的到来,以继续他们的行程。

这只是一个怎祥对区域物流进行对比和评价的例子。很多公司需要决策在哪里设立仓库或从哪里进入市场,因此这种评价在战略规划阶段是十分有用的。

(资料来源:[美]道格拉斯·朗。国际物流:全球供应链管理。刘凯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0-11)

思考: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我国物流市场环境的优劣势。

阅读案例3——几种主要的国际物流结点

1。口岸

口岸是由国家指定对外经贸、政治、外交、科技、文化、旅游和移民等往来,并供往来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和通道,是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也是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在开展国际联运、国际航空、国际邮包、邮件交换业务以及其他有外贸、边贸活动的地方,国家也设置了口岸。现在,除了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之外,口岸还包括:国际航线上的机场,山脉国境线上对外开放的山口,国际铁路、国际公路上对外开放的火车站、汽车站,国界河流和内河上对外开放的水运港口。

港口是水、陆、空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飞机起降)、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人们把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结点。按照综合物流的观点,港口在现代国际生产、贸易和运输系统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港口不仅是货物水、陆、空运输的中转地,而且提供了发展转口贸易、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机会。

3。自由贸易区(自由港)

自由贸易区(FreeTradezone)也称为对外贸易区、自由区等。自由港(FreePorn)有的也被称为自由口岸,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都是划在关境以外,对进出口商品全部或大部分免征关税,并且准许在港内或区内开展商品自由储存、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以便于本地区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其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惠的条件吸引大量商品、物品聚集

自由贸易区的最大优势是提供了方便商品进出、储存及整理的条件,以及提供了可以使投资者降低产品成本并增加市场竞争能力的优惠政策。各国的自由贸易区不仅普遍豁免关税和减免其他税收,还在土地使用、仓库、厂房租金、水电供应、劳动工资等方面采取低收费的优惠政策。这是大量商品、物品聚集于此的重要原因。

(2)多功能的综合物流结点为投资者提供各种经营选择

自由贸易区是国际物流中多功能的综合型物流结点。在自由贸易区内,可以提供仓储、再加工、展示及各种服务,未售出的各种商品可以前来储存,或针对市场需要对商品进行分类、分级和改装,或进行商品展销,以便选择有利时机,就地销售或改运临近市场销售。许多自由贸易区都直接经营转口贸易,大量货物是在流经自由贸易区后投放世界市场的。自由贸易区各种功能的发挥,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发展。

4。保税仓库与保税区

(1)保税仓库

保税仓库是指由海关监督的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的仓库。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进境后缓办纳税手续,在国内储存,待加工、装配后复出境的货物。这类货物如在规定的期限内复运出境,经海关批准核销。如果转内销,进入国内市场,则必须事先提供进口许可证和有关证件,正式向海关办理进口手续并缴纳关税,货物才能出库。

(2)保税区

保税区是指我国海关境内的某一个特定的,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的,按照国际经济惯例运作并具有自由贸易区性质的封闭式区域。外国商品在海关辖管下,可暂时不缴纳进口关税存入保税区的保税仓库内。如再出口不需缴纳出口税,但如输入国内市场则必须缴纳进口税。保税区为海关监管区域,不完全等同于国外的自由贸易区(自由港)、出口加工区。对其政策的制定主要是根据中国国情,同时也参考和吸收国外类似区域的有关政策和通行做法。

出口加工区是指专为发展加工贸易而开辟的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20世纪60年代前后,不少发展中国家(地区)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制造业,以增加外汇收入,出口加工区由此应运而生。1959年,爱尔兰在香农国际机场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此后的40多年,出口加工区在全球遍地开花,成为所在国或地区吸引外资最多、对外贸易最为活跃的区域,有力地促进了各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出口加工区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部分出口加工区的出口加工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纷纷建立新的科技型的出口加工区。部分出口加工区的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切结合,形成雄厚的科技力量,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开发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成为引起世界注目的知识型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科学工业园区同出口加工区一样,通过划出一个地区,提供多方面的优惠条件,吸引外国的资本和技术,但它从事的是高技术产品的研制,促进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发展和出口。

【任务总结】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国际物流基础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国际物流关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物品的流动。所谓国际物流是指物品的供给地和接收地分别位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实体流动过程。国际物流是伴随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分工而产生的,以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为特征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物流的迅猛发展。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国际物流的参与者众多,专业领域差异巨大;国境差异巨大,物流作业复杂程度高;国际物流系统构成复杂,物流节点众多;多样化,物流作业复杂。通过本任务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以致用,根据具体情况,学会思考,制定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