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4 4 企业销售物流(第3页)
(3)影响企业销售物流运输决策的因素
环境因素:地理环境、运输条件、国家运输政策等。
库存水平:柔性更强的小批量生产、多品种生产,及时生产。
2。配送模式
(1)自营配送模式
自营配送模式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系统化程度相对较高,既可满足企业内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配送需要,又可满足企业对外进行市场拓展的需求。其不足之处表现在,企业为建立配送体系的投资规模将会大大增加,在企业配送规模较小时,配送的成本和费用也相对较高。
一般而言,采取自营性配送模式的企业大都是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有代表性的是连锁企业的配送,其基本上都是通过组建自己的配送系统来完成企业的配送业务,包括对内部各场、店的配送和对企业外部顾客的配送。
(2)外包配送
外包型配送模式是指超市把自己的一部分或全部配送业务以某种契约或合同的形式外包给从事配送业务的企业,通过该企业与生产企业建立广泛的代理或买断关系,而与超市形成一种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从而将生产、加工企业的商品或信息进行统一组合、处理后,按客户订单的要求,配送到各门店。这种模式的配送,还表现为在用户之间交流供应信息,从而起到调剂余缺、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就目前来说,超市一般是这样运作的,它们租用批发、储运等企业的库房,作为存储商品场所,并将其中的一部分改造为办公场所,设置自己的业务代表机构,并配置内部的信息处理系统与从事配送企业进行协调。通过这种现场办公式的决策组织,超市在该区域的业务代表控制着信息处理和决策权,独立组织营销、配送业务活动。提供场所的配送业务经营企业,只是在超市这种派驻机构的指示下,提供相应的配送服务,收取服务费。
开展这种配送模式的超市,由于对所在地区的配送业务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无法组织合理高效的配送,在设备、人员上浪费比较大。所以这样的运送实际上还是自营配送模式,只不过省去了配送中心建设的一部分工作而已,是一种高消耗、低收益的配送运作模式。超市真正的外包配送模式应是一种全面合作的模式,即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配送。
(3)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是企业之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在互信互利的合作基础上,对不同商品进行优化组合后再配送。
共同配送的核心思想:在资源共享的理念下建立企业联盟。
共同配送的目的:增大单体企业中有限的物流量,使单体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
共同配送的功能:从多点到一点;最小风险,最大柔性。
共同配送的意义: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节省企业物流资源,可以省企业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可以扩大市场范围。
4。4。4企业销售物流合理化的措施
1。企业销售物流管理的目标
追求销售物流的合理化。
2。企业销售物流合理化的形式
(1)在适当的交货期,准确地向顾客发送商品。
(2)对于客户订单,尽量减少商品缺货。
(3)合理设置仓库和配送中心,保持合理的商品库存。
(4)使运输、装卸、保管和包装等操作者省力化。
(5)维持合理的物流费用。
(6)从订单到发货的信息流动畅通无阻。
(7)将销售额信息迅速提供给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
(8)运输要与配送相结合。
3。企业销售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1)统一管理,控制综合成本,比如:职能成本和系统成本的控制。
(2)制定合理的销售方案,比如直销、中转运输、配送中心代理送货等。
【任务实施】
步骤一分析公司销售物流的环节
李文首先对企业销售物流的环节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包装、储存、运送、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然后对企业销售物流服务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
步骤二确定本公司的配送模式
通过分析,李文发现,企业的销售物流环节存在明显的问题,主要是在货物的配送过程中,不能进行配送的合理优化,导致物流成本上升,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通过进一步分析,李文建议公司在配送环节中采用DRP系统,从而达到对配送资源进行合理优化。
思考:你认为李文的决策正确吗?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什么难度?
【知识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