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3 4 配送中心管理(第2页)
4。补货时机
(1)批次补货
于每天或每一批次拣取前,经由电脑计算所需物品之总拣取量,再相对查看动管拣货区的物品量,于拣取前一特定时点补足物品。此为“一次补足”的补货原则,较适合一日内作业量变化不大,紧急插单不多,或是每批次拣取量大且需事先掌握的情况。
(2)定时补货
将每天划分为数个时点,补货人员于时段内检查动管拣货区货架上物品存量,若不足即马上将货架补满。此为“定时补足”的补货原则,较适合分批拣货时间固定,且处理紧急时间也固定的公司。
(3)随机补货
指定专门的补货人员,随时巡视动管拣货区的物品存量,有不足随时补货的方式。此为“不定时补足”的补货原则,较适合每批次拣取量不大,紧急插单多以至于一日内作业量不易事前掌握的情况。
5。补货方式的应用
(1)由自动仓库将货品送至旋转货架进行补货。如图3-11所示。
图3-11自动仓库补货流程
(2)由入库直至补充线进行补货。如图3-12所示。
图3-12直接补货流程
3。4。3配送中心输配送管理
1。认识输配送及输配送管理的意义
输配送是指将被订购的物品,使用卡车从制造厂或生产地送至顾客手中的活动,而其间可能是从制造厂仓库直接运给客户,也可能再通过批发商、经销商或由物流中心转送至客户。配送中心输配送即指将客户订购的物品经配送中心送到客户手中的过程。
在此处所要区别的是输送与配送的不同,可由下述比较来得知。
输送:输送是作长距离、大量货物的移动,是与距离无关的据点间货物的移动、是区域间货物的移动。以货车而言,一台货车对一个送货地点作一次往返者称为输送。
配送:配送是作短距离、少量货物之移动,是从企业送达顾客处的移动,是区域内货物的移动。以货车而言,一台货车对多处客户点作巡回送货称为配送。
综合上述,货物的移动我们可总称为输送,而其中短距离的少量输送我们称为配送。以日本的研究来看,一般配送的有效距离最好在50Km半径以内。但对于国内知名的物流中心,专家建议配送半径在30Km以内最好。若以物流中心做据点划分,由工厂将货物送至物流中心的过程是输送,属于少品种、大量、长距离的运送;而由物流中心将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活动称为配送,属于多频率、多样少量、短距离的运送。当然,两者若能兼顾效率、服务原则将可得最佳绩效,但若无法兼顾,则输送较重视效率,即尽可能以装载率优先,希望每次装载货物愈多愈有利;而配送则多以服务为目标,在许可能力下以满足客户服务要求为优先。
2。输配送管理的重要性
输配送作业管理的困难在于其可变因素太多,且因素与因素间往往又相互影响,因而很容易遭遇以下状况。
(1)从接受订货至出货非常费时。
(2)配送计划难以订定。
(3)配送路径的选择不顺利。
(4)配送效率低落。
(5)无法按时配送交货。
(6)配送业务的评价基准不明确。
(7)驾驶员的工作时间不均,产生抱怨。
(8)货品输配送过程的损毁与遗失。
综上所述,对输配送进行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未能妥善管理,除上述几种状况可能发生外,最直接的影响必会反映在输配送的费用上(因在物流成本构成中,输配送费比例约占35%~60%左右)。
3。车辆输配送服务的要点
车辆输配送是物流中心作业最终及最具体直接的服务表现,其服务要点有下列各项。
(1)时效性
时效应是流通业客户最重视的因素,也就是要确保能在指定的时间内交货。由于输配送是从客户订货至交货各阶段中的最后一阶段,也是最容易无计划性延误时程的阶段(物流中心内部作业的延迟较易掌握,较可随时与客户调整),一旦延误便无法弥补。且即使内部阶段稍稍延迟,若能规划一个良好的配送计划则仍可能补救延迟的时间,因而输配送作业可以说是掌控时效的关键点。
一般未能掌握输配送时效性的原因,除司机本身问题外,不外乎所选择的配送路径路况不良,或中途客户点下货不易以及客户未能及时配合等所引起。因此往往慎选配送路径,或加派助理辅助每点的卸货,才能让每位客户皆在期望时间收到期望之货。
(2)可靠性
指将货品完好无缺地送达目的地,此点在于配送人员的品质。以输配送而言,要达成可靠性目标的关键原则在于,第一,装卸货物时要细心;第二,运送过程中对货物要进行保护;第三,配送人员对客户地点及作业环境要足够了解;最后,配送人员要有足够的职业操守。
(3)沟通性
由于配送人员是将货品交客户手中的负责人,也是客户最直接接触的人员,因而其表现出的态度、反应会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形中便成为公司形象的代表。因而,配送人员应能与顾客进行较好的沟通,且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如此才能维护公司的形象,并巩固客户的忠诚度。
(4)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