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任务1 2 物流管理认知(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任务1。2物流管理认知

【任务描述】

刘磊考入高职院校时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和爱好,又分析了各类专业的学习内容,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最终选择了物流管理专业。但他对物流这一概念了解甚少,只是从某些途径听说过这个词,便简单的理解为和运输、储存有关系的工作。开学前夕,他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聊天的时候被同学问到究竟什么是物流,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以后能从事哪些岗位,刘磊一时说不出来,觉得很是尴尬。他暗下决心,下次同学聚会再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一定要把关于自己专业的各个方面都描述得清清楚楚。

【任务分析】

通过对物流基本和特征的学习和了解,刘磊开始琢磨自己究竟合适不合适做与物流相关的工作。通过与老师在课下的讨论,他了解到当今我国高等院校设置的物流相关的专业较多,以物流直接命名的专业主要是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自己选择的物流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的范畴,从就业角度出发,可以服务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各类企业中与物流作业相关的管理岗位。但是,究竟物流为什么要管理,物流管理要管理些什么,怎么进行管理,等等,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刘磊的脑海中,他希望尽快解决心中的谜团。

于是,带着这些疑问刘磊开始了解什么是现代物流管理。

【相关知识】

1。2。1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要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物流管理。

1。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agement)是指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2。现代物流管理的定义

现代物流管理从宏观上来讲就是运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现代物流活动中的技术问题和经济问题,以实现物流系统最佳经济效益。从微观上讲,现代物流管理就是运用计划、组织和控制三大管理职能,借助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技术,通过运输、搬运、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活动,对物流系统各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优化配置,来解决物流系统中供需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价格等方面的矛盾,为物流系统各类客户提供满足需求的物流服务。

3。现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1)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

现代物流是基于企业经营战略基础,从顾客服务目标的设定开始,进而追求顾客服务的差别化战略。在现代物流中,顾客服务的设定优先于其他各项活动,并且为了使物流顾客服务能有效地展开,在物流体系的基本建设上,要求物流中心、信息系统、作业系统和组织构成等条件的具备与完善。物流系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物流中心网络的优化。即要求工厂、仓库、商品集中配送加工等中心的建设(规模、地理位置等)既要符合分散化的原则,又要符合集约化的原则,从而使物流活动能有利于顾客服务的全面展开。

第二、物流主体的合理化。从生产阶段到消费阶段的物流活动主体,常常有单个主体和多个主体之分,另外也存在着自己承担物流和委托物流等形式的区分,物流主体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物流活动的效果或实现顾客服务的程度。

第三、物流信息系统的高度化。即能及时、有效地反映物流信息和顾客对物流的期望。

第四、物流作业的效率化。即在配送、装卸、加工等过程中应当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使企业能最有效地实现商品价值。

(2)现代物流着重的是整个流通渠道的商品运动

传统物流通常是从生产阶段到消费者阶段商品的物质运动,物流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销售物流”和“企业内物流”。而现代物流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销售物流和企业内物流,还包括调拨物流、退货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另外,现代物流管理中的销售物流概念也有新的延伸,即不仅仅是单一阶段的销售物流(如厂商到批发商、批发商到零售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相对独立的物流活动),而是一种整体的销售物流活动,也就是将销售渠道的各个参与者(厂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结合起来,以保证销售物流行为的合理化。

(3)现代物流管理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当今商品市场发生了新的变化,如商品生产周期的缩短,顾客要求高效而经济的输送,商品流通地域的扩大等。在这种状况下,如果企业物流仅仅追求“部分最优”或“部门最优”,将无法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获胜。从原材料的调拨计划到向最终消费者移动的物的运动等各种活动,不仅是部分和部门的活动,而是将各部分和各部门有效结合发挥出综合效益的活动。现代物流所追求的费用、效益,是针对调拨、生产、销售、物流等全体最优而言的。在企业组织中,以低价格购入为主的调拨理论,以生产增加、生产合理化为主的生产理论,以追求低成本为主的物流理论,以增加销售额和扩大市场份额为主的销售理论等诸多理论之间仍然存在着分歧与差异,跨越这种分歧与差异,力图追求全体最优的正是现代物流理论。例如,从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来看,海外当地生产的展开或多数工厂生产的集约化,虽然造成了输送成本的增加,但是由于这种生产战略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因而是可取的。但是,追求全体最优并不是可以忽略物流效率化,物流部门在充分知晓调拨理论、生产理论和销售理论的基础上,在强调全体最优的同时,应当与现实相对应,彻底实现物流部门的效率化。

(4)现代物流管理既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

现代物流管理首先在物流手段上,从原来重视物流的机械、机器等硬件要素转向重视信息等软件要素。在物流活动领域方面,从当前以运输、储存为主的活动转向物流部门的全体,也就是向包含调拨在内的生产、销售领域或批发、零售领域的物流活动扩展。现代物流从原来的作业层次转向管理层次,进而向经营层次发展。在物流需求的对应方面,原来强调的是确保运力、降低成本,现代物流则强调物流服务水准的提高,从而更进一步地发展到重视环境、交通、能源等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的对应。从成果的角度来看,有些活动虽然使成本上升,但如果它能有利于整个企业战略的实现,那么这种物流活动仍然是可取的。

(5)现代物流是一种以信息为中心、满足市场实际需要的商品供应体系

如上所述,现代物流认为物流活动不是单个生产、销售部门或企业的事,而是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有关企业在内的整个统一体的共同活动。因而现代物流通过供应链强化了企业间的关系。供应链通过企业计划的连接、企业信息的连接、在库风险承担的连接等机能的结合,使供应链包含了流通过程的所有企业,从而使物流管理成为一种供应链管理。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用户的整个流通过程中,全体商品运动的综合管理。如果说部门间的产、销、物结合追求的是企业内部经营最优的话,那么供应链管理则是通过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联盟追求流通生产全过程效率的提高。供应链管理带来的一个直接效应是产需的结合在时空上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并带来了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即从原来的投机型经营(生产建立在市场预测基础上的经营行为)转向实需型经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生产),同时伴随着经营方式的改变。在经营、管理要素上,信息已成为物流管理的核心,因为没有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信息的支撑,实需型经营是无法实现的。

(6)现代物流是对商品运动的一元化管理

现代物流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顾客整个流通阶段所发生的商品运动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伴随着商品实体的运动,必然会出现“场所移动”和“时间推移”这两种物流现象,其中“时间推移”在当今产销紧密联系、流通整体化和网络化的过程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营资源。从物流时间形态上来看,主要有从订货到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在库的时日数、材料工程滞留时间等。任何局部问题的解决都无法真正从根本上实现时间的效率化,只有整体地、全面地把握控制相关的各种要素和生产经营行为,并将之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高度的统一管理,现代物流所强调的就是如何有效地实现一元化管理,真正把供应链思想和企业全体观念贯彻到管理行为中去。

1。2。2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

1。服务性原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