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当老师是我一生的愿望(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这年,丽莉的母亲去世;也是这年,丽莉从依兰师范学校大专班升入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庆师范学院办学点,攻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经历了亲人的离别,丽莉比别人更懂亲情的重要,在丽莉看来:“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不能复制的。”

丽莉从小就是爸爸贴心的“小棉袄”,即使是上了大学,也坚持隔几天就给爸爸打个电话,询问近来的情况。丽莉在外上学的那些年,无论是在外实习还是在寝室钻研教案,一张全家福照片一直和丽莉形影不离,全家福照片的背面写着一行娟秀的小字——“我和爸爸相依为命”。从母亲去世到现在,近十年的光景,虽然字迹已经有些模糊,照片也已经开始泛黄,但丽莉的细腻与感伤却清晰可见。

2007年对丽莉来说又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这年,丽莉大学毕业,面对步入社会的第一次选择,丽莉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佳木斯,在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当了一名老师,因为在这里她可以陪在爸爸身边。

回到家乡,丽莉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她喜欢和爸爸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漫步街头,即使两人默默不语,在她看来,也是一种无以言说的幸福。

在和父亲散步的那一刻,丽莉是微笑的。她会时不时地侧目看看身边慈祥的父亲,再看看挂于天际的美丽夕阳,然后深吸一口气,从心底里说一句“多美好的日子啊!”

四、“最美茉莉”在悄然绽放

“她常把自己比做茉莉花,在生活中,她确实也像茉莉花一样,用淡淡的清香温暖他人、热爱他人。”

丽莉的同班同学都不会忘记丽莉那招牌式的开场白,在他们眼前似乎还浮现着那个可爱、爽朗的女孩的样子。

“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是同学们对丽莉的评价。在同学们眼中,丽莉就是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去芬芳”。这样一个聪明漂亮、性格开朗、富有上进心的女孩深深地感染着班里的每一个同学,常与丽莉接触的人总是说,她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喜欢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也常常说“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开心地过好每一天”。于是就这样,一个爱笑、爱唱歌的女孩很快就融入到三班这个大家庭中,从此兄弟姐妹,朝夕相伴。

“张丽莉是个认真的人,办什么事都要向最高标准看齐。”上课的时候,丽莉总是坐在第一排,对老师布置的试讲训练十分积极,讲解生动准确。老师布置的写作训练,丽莉都认真完成。

楚丽丽是丽莉的师姐,长丽莉两届,在她的眼中当时的丽莉是个高个子、大眼睛、长头发、自然大方、不刻意修饰的美丽女生,对班级和宿舍的活动都很热心。

“她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孩,经常给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买些好吃的,在生活上照顾她们。学生会号召给贫困孩子捐书、捐东西,张丽莉抱着一大摞书一脸汗水追捐助车的情景,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

放飞师爱,放飞理想

在上大学期间,丽莉获校“英语大赛”二等奖,获校学生心理协会“优秀副理事长”称号,获文学院二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在同学眼中,她是一个热情上进的好同学;在老师眼中她是一个积极上进、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2004年,在学校组织的辩论赛上,丽莉的表现给现当代文学老师李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李老师是比赛的评委,丽莉所在的小组通过一场又一场激烈比赛,进入到了决赛阶段。面对上一届的冠军,丽莉率领自己的小组积极进取,最后虽然落败了,但是丽莉勇于挑战、永不退缩的性格深深地印在了李枫老师的脑海里。

“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女孩真的很厉害,面对困难,她从来不会放弃、退缩,所以她在危急时刻才会放弃了自身的安危,挺身而出救了学生。”

在演讲比赛中获奖的丽莉(左三)笑逐颜开

“当老师”是丽莉的梦想,也是丽莉对信念的坚守,这份坚守让丽莉在病痛的折磨中仍然惦记着自己的学生。人们常说:“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如果说真有的话那应该就是父母对孩子、老师对学生,然而这两点都在丽莉身上找到了。

丽莉苏醒后,一直想给自己的孩子们写封信,她想告诉孩子们不要担心她,要好好复习,在中考中好好发挥,考出好成绩,可是由于术后恢复,药的效力还没有过,丽莉全身根本不能活动,她只能每天看着病房的天花板数日子。到苏醒后的第10天,她的手终于可以活动了,可是医生劝她不要动,“刚做完手术碰到伤口可不好。”但是在她的坚持下,医生同意了,于是就有了之前我们看到的那封信。

写这封信的时候,她的身体还非常虚弱,每次呼吸都会牵动伤口,但是她还在惦记着她的那些“孩崽子们”。

“我不在,孩子们有没有安心学习,有没有调皮捣乱……”

这些想法一直在她的脑海里打转,想到这儿,一个念头油然而生,“给孩子们写封信吧!”

想到了就去做,这一直是丽莉的性格,于是她让护士帮她拿来了输入工具,可是截肢的丽莉根本坐不起来,只能一只手端着,一只手敲击键盘,就这样写写停停,一封600多字的信,她足足写了两天。丽莉让爱人李梓烨帮她把信发给了于副校长,并叫学生们不要担心她,认真学习准备考试,中考考出好成绩!

几天后,学生们看到了这封信,当孩子们的目光定格在“永远爱你们的丽莉老师”这一行字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哭了。他们还记得那个在自己孤独时向自己绽放微笑的知心朋友,那个在自己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的丽莉姐姐,那个在星期天还在加班批改作业的班主任和那个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老师。这一切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发生在丽莉老师刚刚走入他们校园生活的那个时候。

五、如愿以偿,初出茅庐的丽莉有些迷茫

2007年,张丽莉大学毕业了,她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去实现自己当教师的梦想。参加工作后,丽莉的生活环境变了,生活中的角色也变了。从一个向往当老师的师范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老师,2007年9月,23岁的丽莉终于站在了三尺讲台之上。对她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更大的挑战还在前边等着她。

面对一大帮小自己10多岁的孩子们,怎么去沟通?这确实是个难题,这时的丽莉体会到了自己上中学时,老师面对自己和一大帮学生的难处。

不仅如此,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说,新的环境、新的事物、紧张工作的压力,都带给丽莉不小的挑战。带着迷茫的丽莉并没有不知所措,凭着一股韧劲和不懈的努力,她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同事情深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有勇气站在舞台上,那么你就已经是一个成功的人了。”丽莉就是这样的人。像所有80后一样,她也曾有过焦虑:“其实,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不像外表所伪装的那样,强大到真的可以让你望而却步的地步,真正让你止步不前的,仅仅是你自己头脑中的胆怯和所有的假想而已。勇敢迈出第一步,你就会看到不曾享受过的风景。”安静下来时,丽莉总会有感而发,文字中透露出淡淡的迷茫。她写道:

“忽然觉得人生很多东西犹如自己的发丝,虽然熟悉,却数不清楚它的千丝万缕。但人活着又不能像头发一样,发型不如意可以随意剪烫,颜色不喜欢可以随性烫染……但生活又怎么能够如此随心所欲呢?”

随后,她会安慰自己说:

“其实仍旧不够成熟,可是懂事还不够吗?成熟太累,懂事就好!”

生活中的丽莉就是如此感性,工作中的丽莉却又是如此拼命,对自己的学生,丽莉总是用心去呵护他们:

“用爱心浇灌孩子的心灵,用耐心期待学生的成长,用信心见证从事教育事业时最初的诺言——心怀师爱,温暖你我。”

这是丽莉当老师以来的座右铭,怀着这样的心情,不知不觉中日历已翻到了2009年。有的时候专心忙碌一件事就会忘记了时间,转眼间丽莉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两年的工作让丽莉成熟、干练了起来,并且也培养了她积极进取、一丝不苟的作风。这一年丽莉如愿以偿地成为了班主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