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在表演中获得立体阅读体验(第3页)
听妈妈的话,别让胃受伤。
想快快长大,就要保护它!
我想,这应该是我们童年里永远回**的旋律吧。
长大以后再聚首,只要有谁哼起这首歌,那段忙碌的排练时光,那段最风光的日子,就很得意地浮现在脑海里。你可能没想到,正是这些快乐的记忆,在我们后来的求学路上,在我们遭遇各种挫折困顿不前的时候,在我们深感不公十分委屈的时候,在我们迷茫无助不知路在何方的时候,带给我们足够的勇气和希望。想起演完剧后因为吃了冰激凌哇哇大哭的情景,因为担心冰激凌会冻住肚子里的小火车;想起跟着妈妈去菜市场的情景,看到西兰花赶紧让妈妈买,因为肚子里的小精灵喜欢西兰花……想起这些就会开心地笑,笑容会驱散暂时的乌云。
童年之光,是可以照亮一生的。
在你之前的教学生涯里,并没有仔细考虑过关于表演这回事,因为你并没有看过一场话剧或者儿童剧。你知道有“课本剧”这个词,但总觉得课本也就那么回事,演出来的剧,难免有搔首弄姿之嫌。
后来,你到了深圳,在这所学校里,看过一位演员出身的老师编导过几个精彩的舞台剧——《今天我是升旗手》《皇帝的新装》,你看到角色让孩子生动活泼,孩子让角色鲜活分明,这种感觉,让你艳羡不已。即便如此,那时你也没有想过要折腾这事,更没想到以后会折腾出一番动静来。
某年暑假,你参加了一次教育年会,看到一位老师说想在她们班毕业时表演《青鸟》。你当然是知道《青鸟》的,就是在那一刻,你突然就心动了。
你心动,是因为你也希望自己能像她那样,从一年级出发,精心打造一间教室,并赋予这间教室更多新鲜的内容,让孩子们活泼地生长,其中,就包括生动的表演。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你放弃了去初中任教的机会。时机真巧,就是在那一年,你参与创办的那个公益组织开始提出要举办“绘本剧大赛”。
这是国内第一次提出“绘本剧”这个概念,是在“绘本”这个词变得炙手可热、风靡全国的时候,你们以家长的本能追求以及绘本控的直觉首先想到了完全可以用另一种形式来演绎绘本。于是,你的班级就是你的试验田,你们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却无意中掀起绘本剧表演的全国风潮。
在这之前,你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委婉地陈述自己对孩子的认识、对教育的理解,然后借此发力,鼓动大家参与到绘本剧表演等班级活动中来——
入学以后,我们的孩子要想有平稳的发展,我们自己要想心平气和,在这段历程中,整个生命状态要想保持兴致勃勃的样子,想来,要合乎两个节奏,或者说,我们做大人的,应该明确有这样两种节奏的存在。
一种是孩子自身成长的生命节奏;一种是孩子就读班级的学习节奏。一种是内在的,一种是外在的。
有些孩子悟性似乎很高,语言表达、阅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动手实操能力甚至课堂专注度都远超过同龄的孩子,有些孩子似乎什么都要慢半拍,一副不着调的样子,看着就让人心急,更不要说去跟前面那种孩子比了。容易焦虑的,自然是后者的父母。
作为父母,应该认识你的孩子,不要关心过切操之过急,要学会找到孩子当下的生命节奏,顺从他的生命节律,肯定他的情绪,允许他的不足,不做不切实际的攀求,静静等待,多多鼓励,他会有自己的进步,有逐渐强大的信心,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不至于因为你的迫切,将好奇的心扼杀在还没开始的时候,将学习的热情迅速地消耗掉,于是,一切可能变成一切都不可能。
举个例子吧。我女儿今天英语考了100分,老师告知我这个消息,我自然很高兴,但也就是像上次听到她考89分一样高兴。我会告诉她:“你真了不起,爸爸小时候可没有这么牛,我猜在这次考试中,你特别自信,也特别细心,一丝不苟,这是对你付出的努力的充分肯定。继续前进,爸爸相信你、支持你!”
有了我的及时鼓励,她能感受到我一直在她身边的支持,她会觉得安全,不会因此沮丧甚至动摇原本不强大的自信,而且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要考九十分以上”(之前当我祝贺她考了89分时,她这么跟我说),结果,人家果然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期末居然还得到了一百。这次考到一百,她告诉我,没有抄别人的,眉宇间开始有了小小的自信。虽然,对有些孩子来说,考个九十分以上不是一件多难的事,很多人得一百呢,但是对于读书早了一年学习进度一直慢悠悠的她来说,能取得这个成绩,一定会稍稍强大她的自信,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但是,我也不会因此而暗示她:“你看你都可以考到一百的,这次可以,下次也行,以后争取每次都考一百啊……”这样的暗示,无形之中会给她带来极大的压力,只要稍遇挫折,一定会加大她的自卑感……
正是因为我熟知她的生命节奏,知道她在这个年龄段步子能迈多大,知道她小小的手里能握住多少东西,所以才允许她慢腾腾地往前赶,只要她继续对学习充满兴趣,只要她对读书写字做作业不懈怠。
承接这个话题,回到外在的因素。孩子在一个班上就像生长在一片林子里,这个团体有他们的学习规则,一些该做的事,同样需要做好,不能背道而驰,也不需求全责备,动不动什么都要班级前几名,家长孩子都会累得慌,就像马拉松长跑,一开始就要领先,后面怎么办?只要孩子不失去读书的兴趣,也不至于掉队,就这样跟在队伍里,并尽可能利用学校资源、班级资源全方位地锻炼孩子,提升孩子的各种素养,在拥有较好的积淀的基础上,等待年级稍高以后,再逐渐发力,他不会落后的。
很简单的道理,我们却视而不见,为什么众多家长会乱了阵脚,因为我们自己受身边外在的因素、未来的压力干扰,而自己的内心也不够强大,对孩子对自己原本深信的教育理念缺乏信心,所以,注定只能很不潇洒地陪着孩子长大。
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吗?你真的确定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吗?就一定会对他的成长有利?
育儿艰难,冷暖自知,多费心神,点亮行程。
这封信写过后,家长们少了很多纠结,对班级活动的热情没有削减,小精灵剧团的活动继续有声有色地开展着。
某个周末,你跟剧团的精灵妈妈们开会,聊着剧团乱七八糟的事,聊着新学期的一些想法,你一言我一语,不觉就达成了一个共识:新学期要让孩子们自己折腾去。
如此结论,事出有因。
那次学校社团启动仪式结束,小C立马召集了他们绘画团七八个孩子,呼啦啦地组织起一支队伍,就在学校一处平台,每人一张白纸,拿出自己的彩笔,呼啦啦地画起来。画什么?C团说了,画城堡。大家不由分说,按照C团的统一部署,各自作战。旁观的小Y小D也想加入,C团二话不说,一人发下一张白纸。小D不想画城堡,她要画圣诞老人。C团很民主,充分尊重编外团员的意见。时间到,绘画毕,C团收起团员们的画作,一一打分鼓励。连小D那歪歪扭扭的圣诞老人,也被C团大笔一挥,得了100分。大家收拾好书包回家,C团殿后,将遗留的杂物收拾干净,这才撤退。
整个过程全被小D妈看在眼里。在她的赞叹声里,众家长才知有如此精彩的故事。
听过故事之后,一方面,大家赞叹C团的组织领导能力,另一方面,也别忘了其他孩子自始至终一直是服从安排、自觉参与。
一个小小的活动,孩子们的自主能力已经初现端倪,你们完全有信心,这些社团,都可以在你们的适度关注下,由着孩子们自己折腾,自主设计,自行协商,自我发展。
小精灵剧团,相较于绘画社团等草根社团来说,正是孩子们心中的“精英社团”。在这之前,一直是妈妈忙碌,爸爸默默跟从,老师自始至终陪伴,大人耗尽体力与心思,折腾到夜不成眠,几欲放弃。孩子们由开始的野马状态,到后来慢慢约束自己,相互提醒站队催场,主动搬运道具,积极参与到剧的排练演出服务里来,情形颇令人欣喜。
成人的忙碌因而更有意义。因为你们看到了希望。
后面的日子里,你们将会支持他们自由组合,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七八人不等,每组选定组长,组长负责分工,选择故事,创编剧本,分配角色,本色表演。一个月,展示一次,表现优异,父母参与度少的,可以得到奖励。一个月过后,再度打散,再度组合……这样下来,一个学期,就可以参与到四个故事的表演之中,孩子能充分感受到一个剧的诞生的艰难与神奇。这样一路走来的孩子,会多了不起。
这是一个很美好的设想,你带着家长们循着这个方向往前走了一阵,陆续排出了《蚂蚁和大象》《便宜卖我妹妹》《七只小猫做苦工》等精彩剧目,正是经过这样的锻炼,再之后的《星星的孩子》《大脚丫跳芭蕾》就加入了孩子的很多智慧。
还记得在《星星的孩子》排练之前,大家最终选定了这个剧目,是因为看了《地球上的星星》这一感人的影片,你开始引导大家将目光从童话转移到身边的生活,在你们的身边,总会有一些特别的孩子,他们好像就是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有的沉默不语,有的活泼好动,他们身上显现出来的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一开始,让大家都不适应。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至少是尊重这样的伙伴,你才在班上播放了阿米尔·汗的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看过他的另一部很有名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你至今还记得孩子们脸上挂着的眼泪,那一刻,大家心里都装着痛楚;那一刻,大家都怀着大爱;那一刻,大家都明白什么是慈悲。
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排练一个关注阅读障碍症孩子的剧目,一个备受冷落、饱受讥嘲的孤独的女孩小西自然触动了大家的心。可是,谁来扮演这个角色呢?
在讨论剧本的时候,你们已经将剧中的人物进行了安排,然后公布出来,供全班孩子挑选,你只需要将所有选择演小西的孩子聚在一起,然后让他们自己PK就行。那是一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你和剧团的精灵妈妈们一起,目睹了三组孩子的PK,最终选出小Y同学演小西。她胜在哪里?胜在一个小小的动作细节,那就是当小西遭受同学们的嘲笑之后,无比沮丧地坐在地上,新来的柯老师轻轻坐在她身边,一番安慰之后,柯老师伸手去拉她起来,小西犹犹豫豫地伸出手,就在快要碰到柯老师的手时,又触电般地猛缩了回来,迟疑片刻,再慢慢地伸出去,被柯老师温暖的手握着,轻轻站起了身……正是在这一伸一缩再慢慢伸出的小心翼翼吞吞吐吐中,传神地展现了小西孤独孱弱却又渴盼得到关爱的内心。这场剧目在会堂参加绘本剧大赛时,你以一位老师的身份走上了舞台,这个环节里需要你用一番话来结尾,原本在排练时是录了音的,只要对下口型就好了,可是DJ室的操作人员误以为你们的节目已经结束,关掉了音效,就在那一刻,你手持话筒,即兴说道:
“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顺利地学会了阅读和书写,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身边,大约有20%的人存在着阅读书写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学校的功课,就如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他们就是来自遥远星球的孩子,他们都是断翅的天使。让我们一起来关心这些孩子,关注这个群体,让每一缕阳光洒在他们的心上,洒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为了明天我们一起向前,我们会飞得更远更高!”
后来,你们还在四月二日世界自闭症日这天,专门去了一趟儿童医院,给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表演了这个剧目。你还记得当时扮演柯老师的小H同学正在发烧,整个人病恹恹的,可是一上场,立即生龙活虎,令人感动的是,他硬是将这种状态一直坚持到表演结束……
很难说,你极力推崇的表演会带给孩子哪些特别的发展,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从一个剧的确定到后期的反复排练最后登台演出成功,细数其中的点滴,你无法提供一系列数据给家长说你家的孩子哪些方面增长了百分之几。就像有家长说的,当年播下的种子,需要很多年之后才能看得到收成,可惜到时收割的人不是你。你倒不觉得可惜,如果你是一个功利的人,你就不会费尽心力来折腾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