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里也有优秀作品(第1页)
教材里也有优秀作品
例如,林清玄老师的散文。小学课本里选了两篇,一篇是三年级要学的《和时间赛跑》,还有一篇是六年级要学的《桃花心木》。说实话,为什么前者放在三年级学,后者放在六年级学?至今我都搞不清楚理由在哪里,就像我搞不清楚为什么一到六年级的课本里,到处都是散文,而且改编的居多,看不到几篇有血有肉有骨头的佳作。
但是这篇《和时间赛跑》,我们倒是很喜欢。记得在课堂上,他和我们PK朗读,我们都能读得有声有色,颇有投入的感觉。
当然也不是全都喜欢,还是有一个孩子说不喜欢,理由是他读了之后,觉得有些难过。
难过也可以是不喜欢的理由。这并不好笑,说难过是对的,时光无情,就像胡德夫在《匆匆》里唱的那样:“初看春花红,转眼已成冬,匆匆,匆匆,一年容易又到头,韶光逝去无影踪。人生本有尽,宇宙永无穷……人生啊,就像一条路,一会儿西,一会儿东,匆匆,匆匆……”
我们总是在时间里挣扎,又总是迷失在时间里。
我清楚地记得,自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我们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大家普遍都有了时间的紧迫感,很多人都能争分夺秒去完成作业。不管是谁,只要有空就去做作业,嘴里还念叨着:“跟时间赛跑,我要跑在时间的前面……”
课堂上,他和我们聊起曾经和林清玄老师的一次交往,他说那是在深圳图书馆听林老师的讲座《从人生的底层出发》,然后和他一起共进午餐,其间听了他很多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他童年的饥寒,还有成名后在人生巅峰处突然隐退,入佛寺读经千卷,三年后再度出山……种种经历,可谓曲折多端。问及他当时的想法,林老师告诉他说,他的每个决定都是顺从自己内心的呼唤。
这样活得很真,很自在,他说。后来读林老师的作品,印象深的是林老师如此解读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他告诉自己的孩子:“这个世界虽然总在变动,一棵大树可能马上变成火柴,但是有许多东西却不会因为形体的变化而改变,因为形体的失去而消失。”
要知道,很多人把这篇童话理解成对友情的歌颂对诚信的呼吁,更有甚者,把这个故事读成了环保主题。林老师的解读,显然更深一层,可见他佛学的功力。后来,他在做死亡文学叙事研究的时候,特意列出了这个故事,引导我们从故事里读出不朽,读出“无形胜有形”,这应该是受到林老师的启发吧。
那次学《和时间赛跑》,我们开始有了小小的忧伤感,小小的的紧迫感,同样浪漫感性的他,就和我们一起听、一起哼唱胡德夫的《匆匆》:
“我们都是赶路人,珍惜光阴莫放松,匆匆,匆匆,莫等到了尽头,枉叹此行已成空……”
如诗的课堂,如歌的吟者,其乐融融焉。
他一直认同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教材就是个例子,所以他从不被教材制约住,相反,他自觉地将教材当作训练的工具,一节课上,主要是让我们读通课文,强调朗读对我们语感的形成,然后就是识字写字解词积累。
那次我们学了一篇老课文,他说是他小时候就学过的——《翠鸟》。课文后面有道思考题:“从哪里看出作者爱翠鸟?”
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短暂的讨论。
有几个人认为从想抓一只回去饲养可以看出很喜欢翠鸟。
有人坚决反对,觉得翠鸟不该被抓回去,就像《灰雀》里的小男孩一样,不该将灰雀捉回家。
话题迅即转移到爱是占有还是给予自由上来。
说着说着我们就跳出了教材,从书柜里找出了图画书《亲爱的小鱼》。这本书讲的是一只猫爱上了一条鱼,它天天喂面包给小鱼吃,还不忘每天都亲亲它,可是小鱼总是要长大,猫只好将长大的小鱼放回了大海。
他当堂给我们讲起了这个故事,带着我们踏上故事之旅,去看那只深爱着鱼却最终将鱼放回大海的猫。
鱼的自由天地在大海,猫不能以爱为理由,将它局限在自己的玻璃缸里。
鸟的自由天地在天空,我们不能以喜欢为借口,将它囚禁在笼子里。
一次讨论一个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有生态意识,还有关于爱的思考。
故事听完之后,他趁机给我们推荐了西顿、比安基、椋鸠什的动物小说,那是一连串的很丰富的阅读,其中不乏极精彩的鸟的故事,比这篇《翠鸟》惊心动魄得多。
想要进入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鸟类世界,绝不是一篇单薄的课文承担得起的。所幸,他知道这些。他喜欢带着私货走进教室,兴许是他读的书真不少,每次学到一篇课文,他总能找到相关的故事和童书来延伸我们的目光,我们的课堂因而变得无限宽广。
还记得那次,我们读到了《卡罗尔和她的小猫》。
请允许我啰嗦几句,介绍下这篇课文的内容。
小女孩卡罗尔一直想要一只小猫(心里嘀咕:咦,好像哪个故事也是这么开头来着),爸爸让她在报纸上登个广告,后来很多人看到广告后都把猫送来了,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爸爸嫌猫太多了,又在报纸上登了个免费赠猫的广告,等卡罗尔回家后,发现猫都送出去了,这时,她发现有只叫伯洛的黑白相间的猫还藏在家里,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再次嘀咕:这个结尾也很像那个故事)。
读完课文,我心里一直嘀咕着的那个故事终于冒出来了:这,这多像那本有着美国史上第一本“真正的图画书”之称的《一百万只猫》啊。
那个故事是这么讲的:
老奶奶想养一只猫,老爷爷就出门去找猫。……于是,有几百只猫、几千只猫、几百万只猫、几千万只猫、几亿万只猫,都跟着老爷爷回家了。为了要留下一只猫,所有的猫开始争论谁最漂亮……老爷爷和老奶奶终于发现,这只猫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猫……
你看,这两个故事多么多么地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