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乐观 双管齐下让孩子学会笑看风云(第2页)
2。向下比较
有个这样的笑话:一群猴子在爬树,一只猴子往上看全是猴子屁股,往下看全是猴子笑脸,往左右看全是猴子的耳朵。这则笑话给人们的忠告是:祝你的人生少看猴子的屁股,多看猴子的笑脸。这样才能鼓励自己往上爬,爬得越高,看到猴子笑脸也就越多。
有个乞丐抱怨自己无衣无食,要靠四处向人乞讨才能维生。另一个乞丐缩在路边对他说:“起码你还有健全的腿脚。”后面这个乞丐不仅无法行走,而且还是个瞎子,不过他却很知足,因为活着已经让他很满意了。
所以,人活着,既要往上看,也要往下看。在必要的情况下,不妨向下看看做做比较,这会让我们更满足,也更有动力继续前进。具体来说,向下比较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和那些在某方面不如自己的人比。比如,孩子这次虽然只考了80分,但还有很多比他更低甚至不及格的,这么想来,孩子还算是不错的。
另一种是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怎么比呢?把自己的现在和过去做一个比较。比如,孩子这次虽然只考了80分,但之前几次考试还有没及格的时候呢!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至少是在进步的。
我们多数情况下会赞同“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船长的水手不是好水手”,但我们也必须认清事实,站在最高处的永远只是少数人。向下比较不是让孩子安于现状,觉得有比自己差的人就可以浑浑噩噩了。而是在孩子已经尽力之后,要帮助他学会去正视现实,平衡自己的心理和情绪。正所谓,力所能及则尽力,力不能及由它去。
3。放眼未来
无论人事物,永远都处在发展变化中,有些事情,当下来看是坏事,长远来看也许就是好事。当下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如就交给时间,它会给你答案甚至惊喜。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你慢慢就会发现,有些孩子出现的所谓“问题”,其实真的只是阶段性的。经常有很多父母找我咨询,说自己用尽了各种办法,包括专家给出的各种建议,为什么就是解决不了孩子的某个问题?通常我都会安抚他们:如果你真的已经竭尽全力却依然毫无进展,那么就不如先放下,不要再去解决问题了,顺其自然、静观其变,把问题交给时间就好,过了这个特殊阶段,有些所谓问题和症状,自然就消失了。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孩子长大了,他不再需要这样了。有些父母过段时间给我反馈,说上次那个问题真的自动消失了,再也没出现过了。
当孩子碰到挫折或失败时,你不妨问问他:“这个问题是阶段性的还是永久性的?过一段时间它会不会有可能变化?你真的需要立刻解决它吗?你现在虽然做不到,但未来有没有可能做到?”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今天他做不到的事情,未来某一天也许很轻松就能做到,这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力量,它是会自动修复、自发成长的。让孩子看到自己未来的成长空间,这是培养孩子乐观精神的有效方法。
4。全局思维
心理学上有个结论:人类视角的大小影响着情绪,视角越大,痛苦越少;视角越小,痛苦越多。也就是说,坐井观天的人更容易痛苦,而一览众山小的人痛苦相对更少。视角,指的就是我们的眼界、胸怀与格局。视角越大的人,往往越会把精力集中在更大、更重要的目标上,而无暇顾及那些小情小怨,就算是看到了,也很容易过滤掉。视角越小的人,因为本来就只能看到那么点有限的东西,所以就很容易盯着一些小问题不放,盯久了就容易上纲上线,把小问题扩大化,庸人自扰就有这层意思。
其实,我们的生命,放在人类发展的长河里,就是一粒尘埃、一只蜉蝣而已。今天你觉得过不去的坎,放在你整个人生的长河里,就是个小问题而已。你会觉得,这根本就不算什么呀!除了生和死,人生哪有那么多大事情大烦恼。
比如,孩子某一方面做得不好,你可以启发他从全局来看自己:“总的来说,我至少是健康的、快乐的,是个好孩子,这不就行了吗?”比如,孩子某一科目考得不太好,你也可以启发他:“总的来说,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不是吗?”瑕不掩瑜,这世上哪来真正完美的孩子!
除此之外,父母平常多带孩子爬爬高山、看看大海、读读历史,都能有效提升孩子的维度,让他更好地看见长远、看见全局,从而放下很多的小问题、小烦恼、小失败、小挫折。
二、专注问题,鼓励和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办法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专注于造成挫折与失败的问题本身,这样孩子就会明白:这次失败了,并不代表我就是个“失败的孩子”,只是因为我练习的次数还不够多、想的办法还不够好,只要努力,总有一天我会做得更好。
很多小宝宝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怕怕怕”,孩子说怕的频率,有一个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自然发展过程。
1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说“怕”的频率会明显增加,甚至一缕刺眼的阳光、一个突然的声响,都会让他产生恐惧,更别提那些从未见过、从没做过的事情了。有些父母就据此认为这是孩子胆子小,或者是不敢尝试。其实这恰恰是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发展。因为恐惧,所以孩子会小心、会远离危险、会寻求保护与帮助,这是很正常也很积极的一面。而随着孩子的成长,认识和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孩子说“怕”的频率自然就会下降。
所以,父母看到孩子遇到问题止步甚至退缩时,要想孩子积极面对,光靠简单的鼓励诸如“不怕,你一定可以的!”这类话语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克服心中的恐惧。
比如第一次玩滑梯的孩子,不敢从高高的滑梯上下来,这并非因为孩子胆小,而是出于孩子天生对“高”这种危险的自我保护。你可以告诉孩子:“怕很正常,我小时候也害怕过滑梯呢!咱们第一次玩,不知道怎么玩没关系,我们先看看别人是怎么玩的。”在孩子看别人玩滑梯时,你可以对玩滑梯的要领做个总结,比如身体要坐直,手要左右分开搭在两边扶手上,腿要伸直。等孩子看几遍大概明白了之后,如果孩子还不敢行动,你可以亲自示范几次,也可以抱着孩子一起滑几次,然后在滑梯下头,展开怀抱,鼓励孩子滑下来。
对孩子而言,很多时候失败确实是因为自身年龄的关系,经验与能力不够,对事情没有把握。所以,引导孩子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帮助孩子找到避免重复失败的办法,就比单纯鼓励孩子“这次失败了没关系,下次再来!”要强得多。这样一来,孩子慢慢就会知道,碰到问题时不用担心和逃避,因为他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学习、尝试等,去逐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否则,孩子固然可以鼓起勇气屡败屡战,但如果结局依然是屡战屡败,到最后,自信和乐观都将会一点点消磨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