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参考文献02(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马承源:《何尊铭文初释》,《文物》1976年第1期。

马戎:《评安东尼·史密斯关于“nation”(民族)的论述》,《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马戎、周星主编:《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马戎主编:《“中华民族是一个”——围绕1939年这一议题的大讨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缪昌武、陆勇:《〈大清国籍条例〉与近代“中国”观念的重塑》,《南京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纳日碧力戈:《民族与民族概念再辨正》,《民族研究》1995年第3期。

南海:《杰出的蒙藏研究开拓者——记黄奋生教授》,。xbmu。edu。tt。a?siteId=1&article-ClassId=116&articleId=232。

欧立德:《关于“新清史”的几个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版。

欧立德:《满文档案与“新清史”》,《故宫学术季刊》第24卷第2期,2006年。

彭刚:《历史地理解思想:对斯金纳有关思想史研究的理论反思的考察》,丁耕主编:《什么是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戚学民:《严复〈政治讲义〉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饶怀民:《刘揆一与辛亥革命》,岳麓书社2010年版。

茹莹:《汉语“民族”一词在我国的最早出现》,《世界民族》2001年第6期。

芮逸夫:《中国民族及其文化论稿》,台湾艺文印书馆1972年印行。

沙培德著,高波译:《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邵丹:《故土与边疆:满洲民族与国家认同里的东北》,《清史研究》2011年第1期。

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台湾社会研究季刊》第28期,1997年12月。

沈松侨:《振大汉之先声——民族英雄系谱与晚清的国族想象》,贺照田主编:《学术思想评论》第10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石川祯浩:《20世纪初年中国留日学生“黄帝”之再造——排满、肖像、西方起源论》,《清史研究》2005年第4期。

石元康:《从中国文化到现代性:典范转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松本真澄著,鲁忠慧译:《中国民族政策之研究——以清末至1945年的“民族论”为中心》,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宋君荣:《有关雍正与天主教的几封信》,杜文凯编:《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孙宏云:《汪精卫、梁启超“革命”论战的政治学背景》,《历史研究》2004年第5期。

孙江、陈力卫主编:《亚洲概念史研究》第2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

孙江:《连续性与断裂——清末民初历史教科书中的黄帝叙述》,王笛主编:《新社会史(3):时间·空间·书写》,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孙喆:《康雍乾时期舆图绘制与疆域形成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唐仕春:《绥远土默特摊差交涉:五族共和下的蒙汉族群互动(1911—192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陶绪:《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汪晖:《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汪荣祖主编:《清帝国性质的再商榷——回应新清史》,“国立中央大学”出版中心、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

王炳根:《吴文藻与民国时期“民族问题”论战》,《中华读书报》2013年5月1日。

王尔敏:《清季学会与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王柯:《“汉奸”:想象中的单一民族国家话语》,《二十一世纪》2004年6月号。

王柯:《“民族”:一个来自日本的误会》,《二十一世纪》2003年6月号,总第77期。

王柯:《民族与国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系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