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 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中华民族书写(第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124]史维焕:《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时事类编》1939年第31期。

[125]重庆的独立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复兴丛书”还包括沈鉴等人撰写《国耻史讲话》、萧一山的《民族之路》等。当时的“民族复兴丛书”远不只这一种。甚至连汪伪拼凑的中华民族反英美协会也于1942年出版过一套“民族复兴丛书”,作为该丛书之一的《中英美关系略史》一书,极力宣传英美在历史上对中国的侵略活动。这说明中华民族复兴思潮已经发展到连汪伪也不得不加以利用的程度,他们也想乘势搅一摊浑水,欺骗舆论。较早谈论“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赵正平(如在《复兴月刊》上连载臭长的《中华民族复兴问题之史的考察》等文),后来也成为汪伪汉奸政权的教育部长,并继续以“民族复兴论”为自己的汉奸行为辩护。

[126]如周佛海著有《精神建设与民族复兴》(上海新生命书局1935年版),该书一年内曾版三次,颇能见及当时中国的社会心理趋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几年后周本人竟然当了大汉奸。王之平的《民族复兴之关键》(1935年作者自刊)一书,则主要从民族性的角度阐述复兴民族的见解。此期“战国策派”的雷海宗、林同济等人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批判,也有代表性。

[127]可见湘涛学社编《湘涛》杂志1936年所载《对于湘阴农村建设之商榷》等文。杨幼炯主编的《中国农村问题》,收录《今后农村复兴之前路》等文,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会编“民族复兴丛刊”之一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部1934年版)。梁漱溟等所搞的各种乡村建设运动,也都表明了此种努力。

[128]《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四川省万县支会宣言》,《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1卷第2期。孙绳武《第二期抗战与西北》,《回民言论》第1卷第6期。这类的认识和主张很多,如有的人就从国防和民族关系等方面,认定“西康”为“复兴中华民族的重心”(参见举安:《复兴中华民族的重心——西康》,《康藏前锋》1933年第3期)等。当时,比较全面地论述民族复兴问题的专著有王健生编《民族生存》(中国民生学社1937年版),周辑熙著《复兴民族之路》(独立出版社1943年版)等。如后者就论述了所谓复兴民族的六大方略、四大中心、两大基石,以及恢复固有道德与抗战建国,战时民教与抗战生活,文化斗士与宣传战,复兴民族与促进大同等问题。至于从某个角度阐述这个问题的更多不胜数了,如章渊若著《自力主义民族复兴之基本原理》,就从所谓“自力主义”之一般原理角度,来系统探讨这一问题,等等。

[130]吴雷川:《基督教对于中华民族复兴能有什么贡献》,《真理与生命》第9卷第2期,1935年。

[131]吴雷川:《基督教更新与中国民族复兴》,转载自吴雷川:《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上海青年协会书局1940年版,第287—298页。

[132]如出版于1937年的《科学的民族复兴》一书,就内分“中华民族之史的观察”(卢于道)、“中华民族之地理分布”(张其昀)、“中华民族与气候的关系”(吕炯)、“中华民族的特性及其与他民族的比较”(孙本文)、“中华民族之人种学的检讨”(刘咸)、“中国人脑及智力”(卢于道)、“中华民族的血属”(李振翩)、“中国人之营养”(吴宪)、“中华民族之健康”(许世瑾)、“中国人种之改良问题”(卢于道)、“结论”(编者)11章。民族素质的关注角度,相当明显。与此相关,许多提倡体育和加强营养的各种论著也层出不穷。如《捷克民族复兴与体育训练》(中华书局1938年版),《体育与救国》等。后者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委员会编,具体出版年代不详,内收蒋介石的《救国救种的唯一要图就在提倡体育》,戴季陶的《由中国历史文化上见到的体育的意义》,吴稚晖的《中华民族恢复强健的起点》等20余篇。作者还包括蔡元培、陈布雷、何应钦、朱家骅、陈立夫等,全是国民党要员。可见它代表了当时国民政府的意旨。不过当时,也有人从激励民族自信心角度,鼓吹中华民族人民体质优越论的,可见吴定良:《中华民族优秀问题的讨论》,《毕节周刊》1943年第10期。

[133]黄欣周编,沈云龙校:《常燕生先生遗集》第2卷,常燕生先生七旬诞辰纪念委员会1967年版,第911—913、1072—1081页。

[134]常燕生:《国族的血》,《国论》1937年第2卷第10期。

[135]沈宗执:《大中华民族建设轮》,《新认识月刊》第3卷第2期。

[136]《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第6—7期合刊,1940年7月。

[137]张君劢:《新中华民族性之养成》,《再生》1934年第2卷第9期。

[138]如傅振伦编,1935年初版,1945年再版的《民族抗战英雄传》(青年出版社),就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抗战中牺牲的海陆空将士约200人的传记。

[139]《蒙藏旬刊》曾连载众多抗日英雄事迹,并誉之为“民族英雄”。

[140]徐用仪:《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魂》(一名《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史的观察》)第一卷,天津大公报社1932年版。后来各卷未见续出。易君左:《中华民族英雄故事集》,镇江江南印书馆1933年印行。有关此书的评论,见《〈中华民族英雄故事集〉经已出版、风靡一时》,《侨务月报》1934年第1卷第4期。

[142]沈明达:《初中本国史中补充“民族英雄史实”教材的拟议》,《浙江教育月刊》1936年第1卷第5期。

[143]谭少惠:《民族英雄界说》,《遗族校刊》1935年第2卷第4期。

[144]陈雨耕:《认清中国的现代来找民族英雄》,《遗族校刊》1935年第2卷第4期。

[145]陈伊璇:《民族英雄应具之特性》,《遗族校刊》1935年第2卷第4期。

[146]孙颖荑:《二十世纪的民族英雄》,《遗族校刊》1935年第2卷第4期。

[147]束荣松:《怎样编辑中华民族英雄传记?对于中华民族爱国魂及中华民族英雄故事集之批评和意见》,《天风》1937年第1期。

[148]岂凡:《中华民族和民族英雄》,《革命空军》1936年第3卷第1期。

[149]刘觉:《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40年初版,1945年三版。

[150]《中央文化事业委员会表彰历代民族英雄》,《浙江教育》1937年第2卷第7期。笔者见到的另外三个报道,则所列英雄名单相同,表述文字略有差异。如《国际汇刊》1937年第6卷第2期登载的报道题为《中央文化计委会决定表彰的民族英雄》,作者署名为“亚”,其中没有关于会议主持人和参加讨论者的内容;《前途杂志》1937年第5卷第7期的报道,《兴华周刊》1937年第34卷第21期的报道,两者均题为《表彰民族英雄》。

[151]谭少惠:《民族英雄的界说》,《遗族校刊》1935年第2卷第4期。

[152]中华:《元太祖成吉思汗的一生:一个中国民族英雄》,《和平月刊》1939年第6期。

[153]江湘:《延安各界举行成吉思汗夏季公祭》,《新中华报》1940年7月30日。

[154]周彬:《十个民族英雄:八、郑和》,《进修》1939年第10期。此文后由浙江国史学研究社1944年作为“史学进修丛书”的一种出版。1933—1934年,由新生命书局出版、樊仲云主编的“新生命文库:民族英雄事略”系列,就包括有著名学者陈子展所写的《郑和》一书。1933年,衡湘中学高二学生唐炎在《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之题名录》中,也列入郑和,并称:“和以太监航行南洋,树威海外,亦英雄也。”唐炎:《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之题名录》,《衡湘学生》1933年第6期。

[155]参见震东:《回教民族英雄——左宝贵》,《绿旗》1939年第1卷第3期;佚名:《回回民族英雄、中华民族英雄马本斋同志》,《祖国呼声》1944年第2期。

[156]刘德岑:《对于编纂历史故事的商榷》(续),《建国与教育》1939年第4—5期。注意,刘氏此文的第一部分载该刊1939年第2期。

[157]佚名:《由表彰民族英雄说到张骞西征》,《军事杂志》1937年第104期。

[159]刘德岑:《对于编纂历史故事的商榷》(续),《建国与教育》1939年第4—5期。

[160]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98—99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