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近代中国基督徒的文化自觉(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很显然,赵天恩不仅是从福音传播的进路来思考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更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色彩,即在他看来,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或者说基督教要在中国文化中传播与发展,重要的不是基督教中国化,而是中国基督教化,使基督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宰,形成一种基督教化的中国意识形态。这种观点其实颇类似于胡适等人的全盘西化观念,所不同的是,胡适所强调的是非宗教化的西方化,而赵天恩所强调的是以基督教为主体(意识形态)的西方化。而佛教来华和基督教来华的历史都已说明,赵天恩的中国文化基督(教)化的主张,犹如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所批判的康有为等人想独尊孔教为国教一样,在文化主体性意识和多元文化互补性意识极强的中国,只能是一种个人的或某些基督徒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1]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与发展道路论争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58页。

[2]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与发展道路论争文选》,第167页。

[3]林语堂:《机器与精神》,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与发展道路论争文选》,第195页。

[4]林语堂:《机器与精神》,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与发展道路论争文选》,第200页。

[5]林语堂:《机器与精神》,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与发展道路论争文选》,第200页。

[6]林荣洪:《中国神学五十年:1900—1949》,(香港)中国神学院1998年版,第215页。

[7]王治心:《中国文化与基督教融化可能中的一点》,《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第1—2页。

[8]王治心:《中国文化与基督教融化可能中的一点》,《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第1—2页。

[9]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与发展道路论争文选》,第60页。

[10]王治心:《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真光》第26卷第6期,1927年6月。第5页。

[11]王治心:《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真光》第26卷第6期,1927年6月,第3—4页。

[12]王明道:《耶稣是谁》,香港弘道出版社1962年再版,第3页。

[13]林荣洪:《中国神学五十年:1900—1949》,第219页。

[14]林荣洪:《中国神学五十年:1900—1949》,第223页。

[15]林荣洪:《中国神学五十年:1900—1949》,第223—225页。

[16]诚静怡:《中国基督教的性质和状态》,张西平、卓新平编:《本色之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273页。

[17]FrancisC。M。Wei,TheSpiritofeseewYork:CharlesSer’sSons,1947。pp。28-29。

[18]T。C。Chao,ityandism,IRM17(1928),p。598。

[19]谢扶雅:《基督教对今日中国底使命》,青年协会书局1935年版,第42—43页。

[20]谢扶雅:《基督教对今日中国底使命》,第45—46页。

[21]谢扶雅:《基督教对今日中国底使命》,第49页。

[22]参见林荣洪:《中华神学五十年:1900—1949》,(香港)中国神学院1998年版,第216—219页。

[23]徐宝谦:《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第6—7页。

[24]徐宝谦:《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第42—43页。

[26]参见林荣洪:《中华神学五十年:1900—1949》,第230—233页。

[27]赵天恩:《中国文化基督化——福音的进路》,《薪尽火传——赵天恩牧师纪念文集》,(台北)中国福音会2005年版,第17—40页。

章节目录